第114章 两小无猜[1/2页]
清溪寨的笑声
葛白水
“咚!”咖啡店包房门被人踢开。
随着响声传进一个男人的声音:“草泥麻,是谁把女人搞哭了?”
跟着声音进来一个浑身长着肥肉,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敞着衣服,露着肚皮,嘴里还刁着一根香烟的男人。
正在伤心处,两人心爱的人相拥着哭啼,似乎只有用眼泪就能把那些谣言冲走。两人无声的,此时此刻,都感到了一丝慰籍,一丝心安,一丝鼓励,一丝幸福。此刻的相拥,打破了以前几个月许莉丽和刘子羽,虽然都有爱的心思,却又相互没有说破,只有从目光中和些许动作、表情上能看出二人都有心许的意思。
事情到了这一步,二人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距离,下意识的,或许是很自然的相互靠近,拥抱,心与心的交流,即使没有片言只语,也在这无声的动作里溶化。
可是,随着“咚!”咖啡店包房门被人踢开,打破了这温馨的一刻。
许莉丽和刘子羽两未婚青年一惊,扭头望到门响处。
只见一个貌似不像好人的人进了门。
这人,叫杨玉林,与许莉丽年龄一样,都是二十七岁。而且两家住的距离也不远,打小,两人还在一起玩耍过,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二人又一同进了一所小学,几年后,两人还一同进入初中,直到高中毕业。
杨玉林跟许莉丽的感觉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当然是杨玉林读到高中时,人到青春期时,才想到的词语。
可以说,杨玉林跟许莉丽很熟,几乎知根知底。可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还有读书时的成绩,把他们两人拉大了距离。
许莉丽打小就是乖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杨玉林在读小学时成绩还马马虎虎,到了初中时,就渐渐拉大的成绩的距离。高中时,许莉丽越长越漂亮,成绩更是名列前茅。而杨玉林却是校草级人物,长得是一表人才,可就是成绩拿不上台面。
就家庭出身而言,许莉丽的奶奶是老干部,爷爷是烈士,父母也都是国家干部,根红苗正。杨玉林的爷爷奶奶是农民,父亲是县供销企业的职工,母亲是环卫所里的清洁工。虽说许莉丽和杨玉林的家庭出身不在一个层次上,但许莉丽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每当杨玉林作业做不了,或是不想做时,许莉丽就会主动帮他,讲题,告诉他怎样解题。那个时候,杨玉林就对许莉丽有好感。
可就在他俩读初中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供销社也随着职工人人经商而改制,买断了工龄,自谋职业。
在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人们封闭的意识,不安于现状的县城里的居民,临街的一楼就把墙上没有门的开了门,有窗的拆了窗户,用几个简易的木柜当货柜,摆一些日用百货,挣一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如此一来,供销社主营的日用百货商品就滞销了,谁舍近求远的专程跑到供销社买东西呢?答案是,没有!
而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的职工可谓红极一时。什么肥料、煤油、肥皂、白糖等什么的紧俏商品都由这些国家办的企业经营。而这些化肥、煤油、肥皂、白糖等什么的紧俏商品又是人们喜欢的,离不了的东西,怎么办?就要找人帮忙了。有门路的,可以找当官的帮忙,没门路的就要自己想方设法与供销社职工套近乎,拉关系。这些职工也何乐而不为。第114章 两小无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