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4章 扶贫必扶智[1/2页]

清溪寨的笑声 葛白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李富贵看到许莉丽凝望大山说出“孩子们必须读书,尤其是清溪寨村这样的地方。我一定要让清溪寨村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也为他们的家庭、家乡托起希望”这番话时,那一刻,不知为何他心里突然很温暖,这个场景犹如一股暖流,让李富贵血液贲张。
      李富贵三十多年党龄,当了几十年干部,大会小会听报告,看文件,甚至在党校学习,当然比一般百姓要懂很多。现在开展精准扶贫向贫困总决战,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精准扶贫方略是万分正确的,没有知识,没有科技,一切就是空想。“扶贫先扶智”,只有让清溪寨村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从许莉丽进村所遇到的“下马威”这件事看出,要从根本上有“立下愚公志,撼动贫困山”的决心和信心,从思想上先解决一些地方、群众“等拿靠要”的思想,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来。许莉丽明白,先要做到“以文化人”,从解决精神上的贫困着手,在实现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中,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理性克服面子工程、表面文章等困难,从而久久为功;再是要做到“扶智育人”,文化扶贫,人才是关键,要通过举办培训班、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输血”“造血”,同时加大贫困地区人才的培养力度。扶智与治愚是分不开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有着力于“扶心与扶智”双向发力,脱贫攻坚战役才有望取得彻底胜利。
      通过走访,脚踏实地的察民情,知民意,让许莉丽掌握了清溪寨村的第一手资料,为她制订脱贫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实现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贫困地区群众要脱贫致富,关键是靠产业支撑,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是一句空话。
      这个想法是许莉丽在走访了在清溪寨村小有“名气”的“能人”刘子羽后萌生的念头,也明白了这个贫困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为清溪寨村村民“生”钱的有效路径。
      其实大伙心里哪个不想家里有钱花呢?村里人除了张来财等几个少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外,哪个不想过上“两有”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山里人眼里的“小康生活”,从没奢望跟城里人一样,按时上班,到点下班,有工资,有劳保,出门有公汽,进门客厅是客厅,厨房是厨房的,还把上个厕所说成是上卫生间的。再说,山里人哪个不能吃苦的?生在山里,出门就上坡下岭的,即使种个地,走个亲戚,都得劳“十一号汽车”。可没办法呀,怪只怪祖宗生错了地方,落脚到了这穷山恶水的大山之上。怪祖宗吗?不能,他们死得不能再死了,何况当时他们来这里是避战乱?还是逃荒要饭在这里找了个落脚点,过上有山、有水,随便捡一些树叶,挖一些草根,就能填饱脖子?然后再找个树少一些的,石头小一些的,地势稍平一些的地方翻了草皮,掀了树根,扔了石头,地土弄松一些了,丢下几粒种籽,过几个

第124章 扶贫必扶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