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的敬畏,晋王蹙眉,理理衣摆跪了下去。
这一道圣旨如青天白日的霹雳闪电一般震的众人回不了神,惊得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不知新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圣旨大意是:新皇年幼,不能独理政事,封晋王为摄政王,太和殿龙椅右侧设听政台,摄政王早朝参政,辅佐新皇总理朝政。
权公公颤抖着声音宣读完毕圣旨,静静看着跪在地上的晋王。
晋王低着头良久,没有人敢开口,穿堂的风从青石街道上穿过,带起飞花一片,他如同玉雕,跪在地上思索良久。
权公公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晋王终于将双手举过头顶:“臣,接旨。”
权公公松了口气,若是晋王接了这道圣旨,便意味着他承认了新皇九鼎之位,如此一来,也便可堵了朝中大臣悠悠众口,若是有晋王坐镇,这风云诡谲的朝堂上,也让人安心许多。
这一日便慢悠悠的过去了,第二日一早,朝阳初升,大臣们陆续穿过幽明湖前往太和殿,幽明湖里,湖水清澈,湖岸上的柳条发出新绿的嫩芽,枝条柔软垂在水面,湖水清澈见底,柳大人看了一眼湖面,那天尸横遍野的景象历历在目,他打了个寒颤,慌忙别过头。
巍峨宫城门口,一辆马车停了下来,墨棋上前掀开帘子,群臣侧目,昨日一纸圣旨,晋王一跃成为摄政王,昭月数百年历史上,唯有在大楚建国时有过一位摄政王,因先皇早早驾崩,新皇即位时仅6岁,皇后迫于群臣死谏,不得已封先皇亲弟弟为摄政王,此后所发生的事,也让大楚四百年江山,再不敢封摄政王。
先皇亲弟弟既成了摄政王,自然可以干政,随着权势日益壮大,皇上年幼不能服众,摄政王一人独大只手遮天,已然凌驾于皇帝之上,终于在皇帝八岁时,废帝自立,铸就了大楚史上第一令人不齿之事。
有此前车之鉴,昨日圣旨一下,帝都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群臣心照不宣,看晋王的眼神也满含深意。
晋王慢慢下了马车,龙骧卫恭敬的让开一道,他一身玄色长袍,白色金玉缎带束腰,金冠束发,面容俊美,一贯的沉静无波,在太监引导下,一路入了宫,慢慢走向太和殿。
早朝一开始,权公公印着晋王在殿上龙椅右侧的软榻上坐下,不一会儿,瑾离身着龙袍走了出来,他走到晋王面前,恭敬的行了弟子礼,才走向龙椅。
底下的大臣面面相觑,面色惊异,晋王细细打量这十一岁的少年,他此前从未觉细思过是什么样的人,纳兰倾月能够放心让他坐在这皇位上,也许,他只不过是个傀儡,可是从瑾离方才进来到现在,每一个表情和姿态,都让他觉得,这绝不是市井中十一岁的孩子,他姓楚,他仿佛天生就该坐在这个位置上。
瑾离面色沉静,朝着权公公点点头,权公公恭敬的打开手中明黄的圣旨,尖利的声音穿过空旷巍峨的皇城,回荡在帝都上空。
着大理寺彻查十三年前邺城纳兰氏和沈家一案,另尽快查明玉王爷之死,即刻查办,不得有误。
这一日早朝,顾尚书照旧神色凝重的上奏了银川战事一事,到了最后,瑾离面无表情的道:“此时朕已有良策,众位爱卿不必心急。”
群臣讷讷的看看一旁春风和煦一般的晋王,也只得作罢。
退了朝,晋王出了宫,马车缓缓驶向百里街口。
山不来就他,只有他去找山了。
第119章 摄政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