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照听得心中一惊,他算是彻底明白了。母亲此时的百般责骂,全部都是源于大嫂今后将无法生育了。像贾兰花这样的农村夫妇,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只有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儿媳妇若是生不了儿子,那便是万分大的罪孽。林青照心中悲凉至极,一方面是哀叹母亲的落后思想,另一方面是悲悯大嫂的这糟糕境遇。然而,母亲和大哥的争吵仍不休不止,他再也无法做一个旁听者了,随即推门进入。
“妈,你就别再说了!出了这种事,谁的心里都不好受,你再吵大嫂有什么用呢?你这种思想也得变变了,人家真正思想解放的,哪还管什么男孩女孩呢?”
“你懂什么解放?解放的时候你还没有出来呢!等你将来结了婚有了娃,到时候你就会觉得只有男娃娃才是顶梁柱!”看着突然进来的林青照,虽然鼻青脸肿,但贾兰花也顾不上问候,当即指着就反驳起来。
面对母亲的一意指责,林青福和青照二人一人一句顶起来,不想几番说辞下来,贾兰花竟“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怎么养了你们这两个白眼狼?”当即,便要打包东西回去。俩兄弟阻拦不住,便由得她回去了。
可谁又曾想到,此次赵昌兰流产的悲痛,与贾兰花的指责交织在一起,婆媳二人之间嫌隙越来越大,竟成了日后大矛盾爆发的伏笔!
90年代初的农村,村民们都还没有外出打工的习惯和思想,大家都守着自己田地,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的收成,也够一家人一年的基本开销了。所以以村为单位,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都是一个个热闹的集体。春种秋收的两个农忙时节之后,一年余下的全都是闲散的时间。晚饭之后,串门的、聊天的,往来频繁;或者有部分志趣相投、活跃热情的村民,就汇聚在一起,有在这一家打牌的,也有在另一家拉二胡、扭秧歌的;也有一些较为年轻的小伙子、大姑娘,或者新婚没几年的夫妇,从外面学了一些流行的动作,便在这种场合摇摆肢体,也不管是笨拙还是单调,能和着录音机里面磁带的音乐,踏着拍子扭动起来,那便让这个场合的氛围急剧升温起来,真是快活不已;若是遇上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全村人都聚在一起,虽吵吵嚷嚷,但真有一番熙熙攘攘的景象。到了逢年过节,不管外出还是外嫁的,方圆不过几十公里,全都能聚在一起。今年的中秋也不例外,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自然是要在月光底下谈天说地了。
此刻,在林玉松家的院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个红色矮脚大方桌。方桌摆在院子的两个小花园之间,花朵繁茂,有的羞涩地探头出墙,有的大方地伸展出胳膊,在薄薄的月光之下,桌上的瓜果、月饼等“敬月亮”的贡品端坐其中,颇有一番情趣
第37章 月圆之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