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照,你先不用着急回答我,回头自己先好好考虑。这个过程比较艰难,更多是需要我们的付出,”短暂停顿之后,赵先见看青照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果你愿意,可以和我一起干。我的初步规划是,近两年在收售大麦的同时,联系各方兴建麦芽厂。今年全县就要大面积种植大麦,我们只能以原料的形式外销,并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建设麦芽厂,就是对内进行原料加工,这方面我们有充分的资源,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这也是农民粮食能卖个好价格的一个保障,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一个引擎,这也是市政府、县政府大力支持我们的原因。总之,政策一片大好、环境一片大好。当然,困难也不少。我们缺乏经验、缺乏建厂生产的资源,这些全都得靠摸索……”
送走赵先见一家人之后,林青照心中翻江倒海。是心潮澎湃还是彤云密布,却也是说不清楚的。一直以来,期望跟赵先见这样的大老板一起共事,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然而,经历过近来发生的种种事件,林青照深深觉得,创业赚钱比起种地放羊,需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若是像以往单单的春种秋收,不过是忙活那几个月,哪有什么要思考、要忧愁的事情,顶多不过是担心老天不要晒太久了,不要在麦熟的季节下暴雨了,仅此而已。然而,真到了自己撑起一摊子来经营,方方面面、琐琐碎碎的事,都要在脑子中过一遍,实在是头疼。刚刚赵先见简短的几句话,他说的时候平静如常,但是林青照心里很清楚:这些人说话都是这样,看似轻描淡写,然而其中包含的讯息,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什么困难、什么探索,怕是要比车祸、火灾来得更加凶猛。跟赵欢的过节暂且不说,可就是这三个张掖回回,八竿子打不着的,竟然也能跟自己结了怨,难道这也是创业过程中的磨难吗?——真要是这样,那就是拿命去拼搏了——真不明白赵先见他们是怎么一步步挺过来的……
林青照长吁一口气,下楼来到青高的病房。这些天来,一直守在青高身边的除了母亲贾兰花以外,就是巧巧了。看着巧巧对青高无微不至的照顾,贾兰花倒是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老实乖巧的丫头。只不过,现在青高被烧成这个样子,真不知道巧巧以后还愿不愿意跟他。
青高整张脸,除了右眼处留了一个缝隙,其他地方被白纱布裹得严严实实。他翻着白眼,呆滞地看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很难想象拆了纱布之后那张脸会是什么样子。会像是一张被揉得皱皱巴巴的牛皮纸还是一坨被晒了很久的淤泥?所有人都不敢想象,更不敢想象青高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惊蛰前后,荣昌县的大麦种植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这是一个增收增益的年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着希冀。春分这天,林玉松一家人的春种结束时,太阳已经隐匿于西山之后。
回家后,贾兰花匆匆烧火做饭。林玉松打开自家14寸的彩电,一边抽烟,一边听着电视里的新闻。虽说电视机上有十个频道按钮,但是能够搜得到的就只有“武旅台”和“荣昌台”。此时,荣昌台正在播放着《荣昌新闻》。
“3月20日晚上8时许,在西大河去
第67章 毁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