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长孙缘和李世民正在暗忖郑初静和这李建成又在想什么的时候,那边郑初静派来的人已经是等的火上心头,急的在原地打转。李世民记得这个下人,并没有参与派系之争,怎么这么着急。难道还有其他事情?还是······暗中被李建成收买了?
其实完全是李世民想多了,这个仆人完全是在为长孙缘考虑,现下已经是年末,正是她们这些妯娌之间、宗室亲戚之间商量祭祖等大事的时候,现下虽说长孙缘有了身孕,但是如果去了晚了的话,估计被那些长舌妇人一阵念叨一定是免不了的,总归是对长孙缘有影响。所以,这老奴才着急。
话说,这长孙缘平日里还是很得下人欢心的。为人没有什么架子,虽说不上平易近人,但是也没有亏待了大家。在长孙缘房里当差的,都很喜欢长孙缘,只要不多嘴,不多做作,很多好事长孙缘其实都会想着大家伙儿,甚至很多时候都会估计大家的感受。
这边李世民正好没事,就扶着长孙缘出去了。长孙缘有孕在身,虽说肚子还没有显出来,但是这孕吐的毛病都快折腾死长孙缘了。没有怀孕的人定是不能理解。(嘻嘻,小作也不理解······)
门外的么么看见二人出来,忙迎了上去,告诉长孙缘族里的婶婶姨姨、奶奶婆婆都来了,正在宗祠里等着人,让长孙缘赶紧去。长孙缘匆匆赶到,在门口遇见了宇文晴,二人相视一笑,一起进去了。
本来李世民是要陪着的,但是么么说这种事男人不便参合,就不让李世民去。李世民也不为难人,让长孙缘自己小心,随后又去忙他自己的事情了。虽然长孙缘很有眼见,但是也没有猜出李世民这是天天忙着什么。
长孙缘、宇文晴二人来的算是晚的了,好在还有那么几个人也是同一时间到达的,也就没有成为靶子。长孙缘可不想关系还没有弄好,倒是把关系给弄的紧张兮兮的,这样对自己一方太过不利。
也是本着这样的想法,长孙缘这才紧赶慢赶的赶过来,否则,就以长孙缘那傲娇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搀和这些事情。太过麻烦、太过繁琐。好在会议的时间进行的不长,否则长孙缘就想撞墙了。
而也幸好开会的内容主要是围着春节,过新年的话题进行,出去祭祖那一块儿繁琐的繁文缛节以外,长孙缘倒是都听得挺认真的。
首先扫尘,在腊月二十三四就要进行。当然,长孙缘怀孕休养中,很自然的就错过了。当然,即使她人好好地,这样的重活也轮不到她的身上。就算干活,也是分配任务,指使别人干活的分。
正所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而这贴春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环节。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不过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长孙缘不知道会不会有族里的老人写对联?不过贴窗花和倒福是肯定会有的。
窗花与“福”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长孙缘来着隋末不过半年的时间,虽说有从书上了解到相关的风土人情、乡野习俗,但是毕竟不如亲自过一遍来的清楚。这边上头“德高望重”的老人说着任务,长孙缘也在底下吸收着新知识。
忽然间,长孙缘听到自己和郑初静的名字,居然是把这挂年画的任务交给自己二人了,主要原因竟然是自己和郑初静出身名门,是书香门第,这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竟是想要自己二人画上两幅精心杰作,好在祭祖的时候用。
第75章 第一个春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