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李世民赶到的时候,明显已经错过了什么。敌袭已经略过夜袭的过程,开始向攻城发展。李世民在心里想:这是打算吞下太原这块肥肉吗?哼,也不怕胃口不够大,直接撑死了。
夜战非常危险,无论是对于承受者,还是对于发动者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凭旗帜和乐器指挥的古代军队在夜间难以达到有效指挥。在漆黑一片的战场上,士兵们很难得到确切的消息,容易惊慌失措。
历史上,在高加米拉之战前夜,曾有人向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夜袭,但被他否定了,连大胆著称的亚历山大都如此,可见夜战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险有多大。训练不佳的军队即使在没有发生夜间战斗的情况下,都会溃散。
中国古代军队就曾经多次发生夜惊,专业术语上称为“营啸”。直到太平天国,仍有严格制裁营啸始作俑者的法律。只有训练严格的军队才能在夜战中占据上风。罗马的营盘保证了其不会受到夜袭的危害。不过罗马军也很少夜袭敌军,与叙利亚王国的温泉关战斗可以算是个例外。罗马军队在夜间抄小路绕到叙利亚军队后方,击溃了对手(叙利亚军明明已经守住了那条著名的小路,可罗马人绕了另一条)。
就已知的资料而言,长孙缘很难相信一群乌合之众会有胆量采取夜袭来发动战争,以达到目的的做法。而此时,等上城楼的李世民和长孙缘是一样的想法,这些人,胆子正够大的,是都不要命了吗?还是说,城内有内应?
思及此,李世民连忙扫顾四周,生怕如自己猜想一般,如果城破,那后果将不是李世民所能承受的。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王者,总会登临绝顶。但是,在这个乱世,时间和时机显得那么重要,待一切尘埃落定,那么失去机会的李世民,即将背负的是乱臣贼子的罪名。
李世民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可疑人物,李世民感到庆幸,幸好对方不是和自己匹敌的敌人,否则,在这个时候,要人才没有人才;要人马,没有人马。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心情去与对方惺惺相惜。
环顾四周,李世民很诧异自己没有发现自己大哥李建成的踪迹。倒是很意外的看见了大嫂郑初静和自己的父亲李渊。时间不允许,李世民知道自己崭露头角的时候到了,此战将是自己打响名头的时候。
李世民从头到尾就没有和郑初静说上一句话,倒是先去李渊处请了兵权,李世民需要指挥军队和士兵的权利,否则,当下,又有谁能凭一人之力,敌千军万马?李世民此刻的做法,是做正确的选择。
李世民等上城楼,扫视城外的人马。乌合之众,果然是乌合之众。人员杂乱、阵型散漫,人疲马乏、装备匮乏,简直是不堪一击。李世民相信,只要不出意外,自己能在半个时辰里,干掉这群人马。
攻城战的战法,在军队不拥有有效的攻城武器的情况下,一般是用多架云梯强行登城;或者冲撞城门;或者在敌城下强行构筑土堆,直到土堆跟城齐平,然后士兵蜂拥登城。这些是《孙子兵法》上讲述的攻城法。这些攻城法效率很低,而且士兵伤亡大。
如果拥有完善的攻城武器,那么攻城战将是对守城部队巨大的考验。一般的攻城武器有如下几类:最常见的是冲车。最简单的是在车上设置吊架,吊着一根首部包铁或铜的木头,以士兵来回推动,冲撞敌城城门或城墙。比较完善的形式是在车上设置人字形屋顶,防止上方矢石的撞击。
而云梯,则是必备的,没什么可说的。没有这个东西,几十米高的城楼,可不是人能爬的上去的。至于攻城塔这种东西,这个时候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李世民乍一看见,还吃了一小惊。
抛石机最早出现于亚述军队中,其作用原理,有西方式的利用毛发绞力或者利用重物的杠杆式抛石机,以及中国式的多人拽拉式杠杆式抛石机。就性能而论,当以重物杠杆式为最好。所以元朝引入了这种抛石机,称为回回炮。所以,当第二天长孙缘和李世民探讨的时候,长孙缘提出这种东西,李世民还为长孙缘的机智给震惊了一把。
在装备了完善的攻城武器以后,攻城战就再也不是令攻方统帅害怕得要死的不得已的战法了。相反的,对于守方来说,城市也再不是安全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攻城流程,有围困战、攻城战两种。
围困战,首先逼近敌城,然后挖掘环绕整个城市的壕沟工事体系。以断绝敌城与外界的联系(对于过于巨大的城市,修建这样的工事体系是很困难的,但攻巨城一般也要出动大军,因此仍然适用)。这种体系包括壕沟、护堤和高塔,以及护堤上的弩炮。为防止敌人使用燃烧兵
第90章 平乱进行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