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6章 晋阳起义·商议[1/2页]

文德天下 三水于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孙缘随后离开别院,长孙缘知道会有人来处理后续事情的。长孙缘没有马上回到李府,而是去往监牢。那里有一个人需要去见上一见。李世民和长孙缘的事情打乱了原本的很多事情,而那个人,是原来的重要角色之一,也是李世民后来的帮手,不得不见。
      这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即大业十三年)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原本的剧本应该是李世民因为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而李世民早就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所以结交刘文静。只是此时此刻,李世民突然离开,这刘文静的事情就没有了发展,长孙缘明白那是李世民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必须见上一见。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本来,凭着俩人的交情,刘文静肯定会非常乐意去帮李世民起事,毕竟李世民还年轻,而且学识才干都不凡,是个人都会看中这种潜力股。
      但是此刻李世民突然的离开,倒是生生错过了这个好机会。长孙缘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自己必须帮助李世民,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所以,会见刘文静成了必须的事情。
      长孙缘利用轻功来到监牢内,此刻所有人都在关注李世民出征的事情,那可是公开的,毕竟抵御东突厥的事情,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朝廷来说,都是非常令人喜闻乐见的。所以,此刻监牢内倒是没有什么人。包括李渊和李建成等人。
      长孙缘没有惊动任何人来到刘文静的面前,刘文静似乎没有想到今天凌晨会有人来找他,而且是个黑衣人。
      “刘文静,我是长孙氏。”长孙缘隐晦的表明自己的身份,相信以他和李世民的交情,或者说以这个人的资讯,彼时定能够猜出自己是谁。
      果然,刘文静很聪明,一下就明白了,却也不点破。“不知夫人找我何事?”
      长孙缘也不??拢?苯拥烂骼匆猓?拔曳蚓?氪笕讼嘟唬?笕讼氡厥敲靼椎摹O喙?褚贡黄忍崆袄肟??床患坝氪笕松桃椋??四馨锓蚓?嘧龅闶虑椋?抑缓们鬃宰咭惶肆耍??么耸辈换嵊腥俗⒁饽?!
      刘文静果然早就知道长孙缘的心思。理了理衣襟,“现在隋炀帝远在江都,而李密逼近东都,天下到处都有人造反,狼烟四起,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啊。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李渊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长孙缘很高兴刘文静的自白,他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有本事,却又没有心思或者说没有必要藏拙的人。“您真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刘文静此刻如果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一定会说一句“呵呵,我竟无言以对。”,只是他不是。但是此刻刘文静也是在暗地里说着小狐狸什么的。只是刘文静也是聪明人,并不会蠢到把这些说出来。
      长孙缘接又和刘文静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回到李府,如何让李渊相信自己也是个问题。不过长孙缘有点小庆幸,这个时候,李建成也同李世民一起离开,听说河东老家出了点事,李渊不便走开,只好派李建成这个长子回去处理了。所以,此刻,李府只剩几个女眷、李秀宁、和李渊等人。
      长孙缘回到房间,想想刘文静的话,觉得要说服李世民他父亲,倒是个难题,必须要趁早,择日不如撞日。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派李世民出去了。
      长孙缘还没有想好要怎么说辞,在脑子里各种搜索原来的剧本,李世民是怎么劝李渊的,和李渊又是怎么开始动作的。这些东西,也许,可以稍微借鉴一下,虽然长孙缘和李世民的情况不同。
      原剧本的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第96章 晋阳起义·商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