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傍晚,李世民终于回来了,长孙缘可是盼了他一天,毕竟早上做梦梦到自己生孩子的场景,算是记得了要让李世民赶紧给孩子取个名字,虽然不是长子嫡孙,但是想来这是大房一脉的第一、二个孩子,李渊定是不会太过刁难,只是长孙缘想起自己从回来以后,还没有去会过李渊,毕竟当初自己可是答应离开李世民的,现在唐初立,自己就回来了。
长孙缘知道李渊、李建成最近在忙些什么,平定十八路乱王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再加上李密、瓦岗寨这伙人,简直就不是焦头烂额可以形容的。长孙缘知道,李世民也是在忙这个,所以,此刻,长孙缘才撇下面子,缠着李世民,给双胞胎取名字,这可不是李承乾,可得小心才行。
而说到这,长孙缘倒是有点怀疑,这会儿监管长肿么没有出现,要是出现了还能谈一谈,现在神龙见首不见尾,让长孙缘感到很担心,而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想必是没有人会喜欢的吧。不过,此刻,给孩子取名字最重要。
纵观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唐太宗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唐太宗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承乾不足六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承乾十二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唐太宗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唐太宗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秋日即目》: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唐太宗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公元七百三十九年(开元二十七年),李承乾的嫡孙李适之出仕唐玄宗,李适之因为祖父谋反被废,父亲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礼有阙,于是上疏请求归葬昭陵之阙内。唐玄宗于是下诏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曰愍,陪葬昭陵;又一并追赠了李适之之父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等人也“并有褒赠”,“褒册典物,?j照都邑,行道为咨叹”。
事隔数十年,李承乾终于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长眠于昭陵,自此永远陪伴在父母亲身侧,再不分离。
长孙缘认为李承乾是一个十分不祥的人,如果可以千万不能让李承乾成为太子,不过,转念一想,长孙缘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毕竟,她的第一个孩子不可能是李承乾,不仅仅是时间对不上,就连数量也对不上,别忘了,这可是一对双胞胎啊。
能够一次拥有两个宝宝,是许多想当妈妈的人梦寐以求的福气,但是,身为双胞胎的父母,喜悦多了一倍,辛苦自然也多了一倍。怀双胞胎的准妈妈由于子宫过度膨大,常常不能足月分娩,所以双胞胎一般都是早产儿,往往先天不足,所以更应特别注意喂养。
母乳仍是双胎或多胎儿首要的营养品,因为只有母乳才能适应早产儿消化功能不全的状况。大部分多胞胎妈妈的经验证明,纯母乳喂养双胞胎(乃至多胞胎)都是完全可能的。另外,由于双胞胎儿体内贮糖量不足,产后更应尽早开奶,勤喂奶,否则可发生低血糖,重者可影响宝宝大脑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在喂养方法上应采取一个乳房喂养一个宝宝。每次喂奶时,可让两个宝宝互相交换吸吮一侧乳房,因为宝宝的吸吮能力和胃口有差异,每次交换吸吮,有助于两侧乳房均匀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母乳不够,可采取混合喂养的方式同时给两个宝宝喂母乳和早产配方奶粉,也可先只给小一点的婴儿喂母乳,而大一点的婴儿采取人工喂养,待小的婴儿体重赶上来后,再同时给予混合喂养。
长孙缘对于两个宝宝可是喜爱非常,身边人更是如此。这不,长孙缘召集了几人,而几人也是乐意非常,一听要给孩子取名字了,那腿脚叫一个利索,专门
第104章 赐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