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英吉利一个多月,离开英伦三岛的赵凡没有急着回东方,下令航向一转便朝德意志帝国而去。
此行德意志没有递出外交请求,是赵凡临时起意的行为,不过得到消息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很重视,派出外交大臣接待,让赵凡又来了一场友好的外交访问。
接待赵凡的外交大臣很热情,热情到可以卖出德意志最新式机械车床,就连很多东西的制造技术都有价钱可以谈,还扬言德意志帝国内的大学会向来自华夏学生留学生全面开放。
但这一切都有代价,就是华夏在国际上全面支持德意志帝国,成为德意志小弟。
这么重要的事情赵凡无法立即做出决定,回复外交大臣自己要慎重考虑,便结束访问顺路去了一趟法兰西。
法兰西情报系统很强大,尤其是在德意志内的情报讯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非常重视,所以现在他已经知道赵凡和德意志外交大臣那涉及巨大的利益的谈话。
利益的交换是国与国之间共同进步。
拿破仑三世很清楚拥有四亿人口的华夏发挥强大生产力会有多恐怖,如果不能抑制华夏的发展,他绝对不会耗费资源选择死磕,况且相互利用的交易对法兰西来说也很有看头。
作为一个学过纵横的鬼谷传人,亲眼目睹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谈判,赵凡成长了很多,感触也很多,所谓上一秒还是敌人,下一秒变成朋友,又或者前一刻称兄道弟,转眼准备捅刀子就在外交之中确确实实上演。
成为法兰西朋友,或者德意志敌人。
受到拿破仑三世接待的赵凡现在面临了两个艰难选择。
英吉利联合王国的情报系统不比法兰西第二帝国差,等赵凡刚上船还未离开法兰西,英吉利情报员就找到了他。
就这么一点屁事弄得心烦,赵凡果然放弃在欧洲游玩乱逛的打算,一声令下起航,直接回华夏。他其实可以解开修为封印飞回去,但不知怎么,好像有点习惯了海上的枯燥无味,觉得坐坐船也没有什么不行,而且回去快了也没用,说不定邓公他们得到消息之后又会派自己到欧洲议事。
这个1859年,赵凡在海上渡过。
跨入到1860年的年初,他终于到了华夏。
满清鞑子朝廷龟缩西都,曾国藩、李鸿章他们这些所谓晚清在跟太平天国死磕到底。
新华势力在南方收复了大理、两广,半个湘南和占领了半个安南,北方的发展是顺顺利利走上强国工业道路,西疆的回民暴乱基本稳定,吐蕃控制得稳如泰山,铺了大铁路的草原已成铁板一块。
只差进军中原的最后一步,新华就能带领华夏踏上世界强国的征程。
可等赵凡回到京城,自家老婆忙得居然连跟他亲热的时间都没有,而且以为交代完外交工作就能带孩子也成为了奢望。
因为不知不觉中,赵凡他们一家成为了新华这部大机器内运作的齿轮,他就算不想动,正在发展运作的其他部件也会让他发挥作用动起来。
所以,获得武王称号爵位的赵凡无可奈何地担上责任,为这个他起头建立的国家出力卖命。……
未完待续……
第362章 2-209.[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