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树木的空隙散落下来,细碎地洒在半是枯黄的灌木丛和草茎上。
志民带领着二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穿行在初春的森林中。大雾已经散去,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志民,王德彪,孙二宝,万山以及佟妮儿五个人,骑着马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边走,万山一边讲明了中共满洲省委要他们去接应的地点;是距离官邸镇三十多里的一个叫荒甸子村庄。这个村庄水路发达,有两条江水流经此地,一条江是松花江,另一条江就是浑江。明天上午九—十点左右,他们要接应的人会在浑江乘船抵达。然后,走旱路返回延安。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晚上八点多的时候,志民他们一行人到达了荒甸子村外的树林后。万山找到了一个居住在本村的共产党人,又详细地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情况。村子里所居住的百姓,除了几户专莳农田的外,大部分都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因为受满洲国渔业税,行船税和人头税等一些苛捐杂税的盘剥,也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所以,有许多人都放弃了捕鱼儿远走他乡去谋求生路。原本五六千人的村子,现在人口不足二千。
“最近两天,村子里有没有外人来过?”万山问道。
“现在刚开江,每天都有镇里和城里鱼贩来买鱼。”当地人答道。
“他们有没有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还有,他们晚上住不住在村子里?”孙二宝问道。
“今天下午陆陆续续地来了七八十个人,住在村子里了,等明天早上的船靠岸买鱼。”当地人说。
“万山,你们自己的人在哪里接应?多少人?”志民问道。
“来了五十多个人,在官邸镇接应。”万山答道。
“村子来的这些人你以前见过没有?现在住在哪里?”孙二宝继续问道。
“倒是有几个熟悉的鱼贩,不过,还是生面孔多。和村子里人熟悉的鱼贩都住在渔民家里,有五六十人住在两间空房子里。”这个当地人答道。
“万山,事情很清楚了。你们的人被日本人已经盯上了。我估计住在空房子里的两伙人,八成就是关东军和警察。”孙二宝说道。
“那现在怎么办?”佟妮儿焦急地问道。
“志民,老王,长河,你们来一下。”孙二宝没有回答佟妮儿问话,径直走向远处的一棵大树。
志民他们三个人听到孙二宝的话,也急忙走了过去。
月亮和星星,沉寂在厚厚的云层里。从下午开始,大片大片的乌云就遮盖了天空,气温也明显地降了下来。以志民他们的经验来看,一场雨夹雪就要在这个漆黑夜里降临了。
“二宝,有啥话不能当着万山他们的面说?”志民问道。
“志民,老王,长河。据我分析,日本人已经掌握了着三个共产党人动向。住在空房子里的人,就是他们的前哨。后半夜和明天早上还会有他们的人马赶到这
第163章 (三)三个人与二百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