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夏瑾自书斋离开,已是午后。
      腹中空空,饥饿的感觉不甚好受,她于路边一面摊点了碗面,填饱肚子,方才回齐王府。
      入府后,她径直回了烟暖小筑,将房门自内合上,并落上门闩。
      随后,她快步至屏风后的圆桌旁落座,取出藏于胸前衣襟内的两封信件,先后将之拆开,阅览其上内容。
      其中,因年代久远而纸张泛黄的那一封信件,落款为许季风。
      此名在她于大理寺寻到的那份名册之上亦有载,加之东方阔于书斋中那一番言语,可知写下此封信件的许季风,便当是那份谋反名册之上的许季风。
      许季风在信中描述,他发现韩熹文心术不正,且涉及贪污军饷,便将此事上报于镇南将军胡锋。
      然而胡风却因对韩熹文的信任而并不采信,甚至当场叫来韩熹文,与之辩证。
      韩熹文得到消息,迅速作出反应,将克扣的军饷发了下去,并一番巧言善辩,将罪责推至旁人身上,成功骗过了胡锋。
      然,此事并未就此终止。
      为免日后涉及贪污军饷之事再发,自身受到律法制裁,韩熹文伙同几名军中之人暗中商议,陷害许季风与胡锋。
      许季风再次察觉风吹草动,劝说胡锋防备韩熹文,并将先前的军饷之事上报于朝廷,以防患于未然,然而胡风为人耿介,对手下人极其信任,并未依言照做。
      许季风见胡锋听不进他之言,恐日后生变,便写信将一切事情告知于同胡锋私交甚密的东方阔。
      ……
      阅览完信上内容,夏瑾心下不由唏嘘。
      据东方阔所言,许季风信方才寄出,第二日,朝廷的灭门圣旨便已下达。
      一朝大将军,与其手下数十名勇猛干将,还有家眷们,尽皆含冤而亡。
      但凡胡锋能多一丝防人之心,稍微认真琢磨一下许季风之言,事情也不至发展到如斯地步。
      惨案的发生,实则是多方面综合因由所共同导致。
      良久,夏瑾平复住内心涌动的情绪,拿起另一份信件的信纸。
      此一份信件,其上字迹歪歪扭扭,写信之人似并不工于笔墨。
      信上罗列了诸多韩熹文的罪证,收受贿赂,纵容府中之人违法乱纪,迫害百姓,频繁更换军中战马,虚高价格,且买入的战马之质量,一次比一次差,致使军队战力下降,而所得之黑心银两,尽数落入其腰包。
      夏瑾内心不甚平静的看完信上内容,秀美小脸上,黛眉紧紧的皱在一起。
      这写信之人在查到韩熹文收受贿赂,纵容府中之人违法外,竟连军中之事,亦知晓得如此透彻,且措辞之间颇有几分文采,并不似仅会识字之人。
      于古人而言,字迹便相当于另一张脸,既有文采学识,字迹便当不会如此歪扭,好似蚂蚁爬于纸上。
      莫非,此人在刻意隐藏字迹?
      若果真如此,是怎样的原因令其有此一举?
      夏瑾思虑愈发的深了……
      脑海中思绪万千,颇为繁杂,半晌没个头绪,夏瑾

第442章 出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