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对于自己是好是坏,其实就取决于过程加结果是否对自己有利。
而事情的好坏不只对局中人,对局外人来说也一样。
就像总有些局外人,会对某件事情品头论足,说这件事怎么怎么样,这件事怎么怎么不对。
没错,他们说的时候,的确是按照规矩来说道的,可是这种站出来在大义下指责别人的做法,真的对其本人事不关己吗?
其实是相关的,因为这种人认为这事不对或者对,如果他说出来,哪怕只想想,一旦他觉得自己占了道理,同大部分占据大势、正义的人想法一样,那么他也就会更加自信,内心得到满足。
即便这种做法没有任何实质的好处,却一样会上瘾。
这并不是说他们就得理不饶人,就不对,正相反,从规矩从律法来看,他们是完完全全正确的。
因为他们从小的所见所闻就是这样教他们的,说直白一点就是:世道如此。
就拿这桩公案来讲,犯人抢劫不对,杀人更不对,其他人对于这个“错”的体会也不一样。
百姓觉得不对,因为他们怕自己就是被抢被杀的那个。
国主觉得不对,是因为自己治下竟然会有这种事。
百官觉得不对,只是因为律法这么定,国主这么说罢了。
而对于死者的家属来说,与百姓、文武百官以及国主的感觉又不一样,他们是当事人,好好的一个活人就这么没了,纵然处死犯人也不能再活过来了,所以无论怎么判决,这个犯人都是错的。
可是真正绿林道上的江湖大盗,却觉得太正常不过,他们只会认为这事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是抢人杀人的。
申古虽然不齿,却也不觉得错,就像这个犯人被抓一样,抢劫也是拼上性命的活计,不比出苦力容易多少,成则暴富,输则入土,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就像江湖的阴暗面流传一句话:杀人者总是要被杀的。
而从犯人的孝心来讲,国主觉得很好,是对的,于是给了奖励。
百姓见到尽孝道不仅能心安,还能有奖赏,也觉得尽孝是对的。
被害之人的家属当然也认为尽孝是对的,可是你不能因为尽孝就害了别人性命啊,那他们就会认为这个犯人尽孝是错的。
所以其实好与坏的定义是模糊的,也是双面的。
没有全好的,也没有全坏的。
这件事让我哈哈一笑,那它对于我来说就是好的,这件事让我很糟心,那它就是坏的。
人也是如此,喜欢一个人,讨厌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客观评价,因为你客观讨厌的人和事,兴许有其他人喜欢呢?
冷春的做法就是如此,现在大义上,她的做法可谓是泯灭人性,放在人类国家,绝对要处以极刑。
可是申古却不觉得有什么,一来这里没涉及到自己,二来更阴暗的事申古都经历过,这在他看来算不得什么,三来,冷春这么做,对他是有好处的,因为换做冷烁的话,肯定不会分给他哪怕一滴心头血,但申古相信如果自己真管冷春要半个心脏,她也绝对会给自己。
&n
第149章 赶的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