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家户户谁不羡慕顾元白年纪轻轻就考取秀才,所以大家都计划着要把自家小孩送去镇上读书,兴许自家也能出个文曲星呢。
没想到这时顾元白竟然提出要在村里开免费的学堂,不仅教男孩,连女孩也可以去读书。
这免费读书还不算,每年还会在选六个表现好的学生,直接奖励三两银子,这可是把大伙儿乐疯了。
盖学堂时村长只收了顾元白的材料银子,把人工预算都给退了回来。
他在村里吆喝,谁家要送孩子来读书就出人来盖学堂,他是要记账的,凡是哪家没有出人的,后期家里的小孩就不能免费读书。
一天的功夫,村里家家户户都报了名要来帮工,所以这书院盖的也快,还没等顾元白搬去府城就盖好了。
之前苏念安还担心女班可能收不到学生,没想到时竟然有三十多个人,村里从五岁到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基本都送了过来。
为什么一时之间大家都想要送自家女儿去读书呢?还不是希望自家小孩读些书,兴许以后能跟苏念安一样聪明。
纵观苏念安的前十七年,她跟村里其她女孩最大的不同就是她识字。
把书院的事情安排好后村长特意找顾元白问今年的枸杞怎么办?他家搬走之后这枸杞还有人要吗。
顾元白顺势跟村长说了以后的安排:“我已经把枸杞方子卖给了仁心堂,卖之前已经跟他们说好了,每年他们都会派人来收枸杞,就在我家里加工。所以这安排人摘枸杞的事情,还得您帮忙安排。”
村长没想到顾元白在急着搬家之时,竟然还惦记着这点小事,心里自然是颇为感动。
外面的琐事安排好,家里的东西也收拾的差不多,只待选个日子就可以出发去府城。
这次搬家只带了衣物和一部分薜荔果的籽,剩下没办法带走的全部都给大家分了,家就暂时交给钱大娘打理,让她帮忙晾晒通风。
在村长的恳求之下,顾元白把出发的日子定在了学堂正式开学的后一天,在当天他要作为嘉宾上台讲话。
学堂开学这天的热闹劲比过年都强,每家每户自己凑了点钱再出点菜,不仅凑了一桌酒席,连戏台子都请了。
锣鼓一敲,各家的男女老少都往学堂跑去,吃席看戏,这是何等快乐的事情啊!
可是这喧嚣跟村头的一户人家却没什么关系,或者说跟家里的某些人没什么关系。
这个房间门窗紧闭,导致室内格外昏暗,床上躺着的一个人哑着声音问:“外面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热闹?”这人就是久不在人前露面的李氏。
“这个呀,是我们家姑爷给村里开的学堂今天挂匾,专门摆了席,还有戏台子过来助兴呢。”说话的是一个年约三十,风韵犹存的妇人张氏,她是苏强买回来专门照顾李氏的人。
“姑爷?”李氏躺在床上轻蔑的笑着说:“他算哪门子姑爷,也不看看人家认不认你这门亲,小贱人。”
第97章 李氏母女的结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