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35、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1/2页]

大唐好姐弟 我是跟风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近张衍复等官吏对码头这边的事比小诗姐弟还上心。
      一则是对治安的担心,二来是巨大的财政收入诱惑。
      在宋小词的骚操作下,竟陵县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别的不说,就说用工量吧。
      大头是制服厂和营造队,分别是315人和257人。
      两家洗浴中心82人,两家饭店93人,再算上肥水、屠宰、养殖等杂七杂八的,总数量超过800人。
      有传闻说,最近开业的刘皇叔草鞋店要大举招工。
      算下来,已是千人规模。
      对一个小县城来说非常可观。
      多了这么多有收入人群,大大拉伸了整体经济。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宋氏集团女工超过总数的一半。
      原本无法直接创造社会产值的女人参与生产,增加了劳动力。
      张衍复等人进行了分析。
      治安状况的大举提升,“群防群控”是治标。
      真正的本质是一句古话:仓廪足而知礼仪。
      现在竟陵县城,完全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张衍复欣慰之余,想到了更远。
      若码头继续开发,定能带动更多。
      这时却得到一个消息,许多商家找宋氏营造队洽谈在码头营造店铺,得到的答复是:得等到今年冬天。
      和县丞二人合计,得出了一个结论:宋小词不肯做。
      虽说营造能赚到钱,但也是给自己增添了竞争对手。
      尽管从商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对想振兴竟陵的张衍复等人来说,这很不好。
      今天找宋小词,就是希望能说服他,做个“义商”。
      宋小词指天指地叫起屈来。
      我没说不做,现在水位已上涨,没法打桩啊。
      张衍复等人垂头丧气。
      原以为宋家“年底才做”只是一句推辞,谁知道真是条件限制。
      看来这事也只好作罢了。
      宋小词正要告辞离开,小诗和张夫人两人进来了。
      “你怎么在这?”姐弟两异口同声。
      “你先说。”再次同步。
      “好,我先说。”还是同步。
      厅内人不由得都笑了。
      “这是亲姐弟没错了。”主簿打趣。
      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一下子开朗了。
      小诗是跟着张夫人来看样品的。
      饭店和草鞋“差异化产品”大获成功,让张夫人有个一个大胆的想法。
      制服厂有没有这种可能?
      她马上又想到了其中困难所在。
      制服厂批量服装,都是给下人帮众之类,使用的基本是粗布。
      这种材料做高端,就不合适了。
      还有,用高端衣料的,都是量身定做。
      批量做出来,怕不合身。
      小诗听到这个想法,立即表示有办法解决。
      只要不是过于紧身的,和制服厂一样采取大中小码,可以满足大部分人需求。
      至于红姐那种体型的,只能遗憾放弃。
      批量时装销量,关键在于款式。
      张夫人立马笑了。
      若论这个,竟陵县她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抛开县令夫人身份不谈,娘家也是大户。
      这么说吧,张夫人的服装首饰,与长安城完全同步。
      小诗大喜,马上和张夫人回家。
      得知宋小词和县令等人谈的事后,小诗笑道:“这有何难?”
      县丞和主簿二人连连咳嗽。
     

35、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