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亲的队伍所走过的地方,道路两边皆是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激情昂扬。
“这么多的嫁妆,得值多少钱?”人群中有人议论。
“这岂是能用银钱来衡量的?新娘子还有好几个铺子,那又得值多少钱?”
“不管值多少,反正最后都是姓了宋。”
“宋家哪里缺银子?新娘子这些嫁妆,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
花轿走得很平稳,可豆花的心却一点都不安稳。
从她家到宋家一点都不远,要是直直地走的话,不消一会儿就到了。奈何嫁妆车架实在太多,此时天色也不晚,所以就绕着城走了两圈,这才停下。
花轿还没停稳,豆花又听到了喧天的鞭炮声响起,伴随着欢笑的人声。
她坐在轿子里等了一会儿,忽然就听见花轿外面,喜娘与她小声说道:“要踢轿门了。”
豆花心一紧,越发紧张了起来。
片刻过后,她便听见外面传来场合:“新郎踢轿门。”
此时豆花蒙着盖头,并不能看清什么,只看见大红色的绣花轿帘微微动了一下。
踢完轿门,喜娘又小声提点她:“准备下轿了。”
等到轿身前倾,轿帘被掀起来,她便站起了身子,走了出去。
喜娘搀扶着她,走出了花轿,向着大门而去。
豆花什么都看不见,只跟随着喜娘前行。她让她做什么,她便做什么。
“过火盆,步子大点。”喜娘说道。
豆花依言,迈了一大步,跨过了火盆。
随后,便响起唱和:“新娘过火盆,日子红红火火。”
才过了火盆,喜娘又让她过马鞍。
跨过后,又有人唱和:“新娘过马鞍,平平安安。”
礼乐声响起,喜娘搀扶着豆花,进了喜堂。
此时天已黄昏,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豆花透过盖头的边缘,能看到脚下摇曳的烛光。
她能感觉到,周围有很多人,至于都是谁,她却不得而知了。
片刻过后,宋锦元也入了厅堂。
红绸布结成一朵连理花,一端被放在了宋锦元的手中,另一端被放在了豆花的手中。
喜娘仍然站在豆花身边,提示着下一步该如何去做。
赞者一声唱和,拜堂便正式开始了。
豆花也曾见过别人拜堂,可都不像这般复杂。她只随着赞者的声音,让她升她便升,让她拜她就拜,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这才到了她最熟悉的环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礼成!”
豆花和宋锦元仍然各执红绸的一端,被人簇拥着,离开了喜堂。
一路上走的极慢,有两个小丫头手执红烛照路,还有两个小丫头专门负责红麻袋。
豆花和宋锦元踩在染成红色的麻袋上,每当他们走过了一个,小丫头便拾起那个麻袋,又铺到了最前面,如此循环往复。一共有八个麻袋,寓意着子孙八代。
进了洞房,豆花头上依然蒙着红盖头,看不清周围的情形,只能听到喧闹的人声。
等到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她又听见有脚步声走了进来。
“姑娘,大人让我拿了些东西过来,你快吃点吧。”
是小云的声音。
豆花确定了一下周围没有别的人,便稍稍掀了盖头。
此时房里只有她和小叶小云三人,两个丫头手里全都拿着吃的。
“刚刚大人临走的时候吩咐了,说怕姑娘饿着,就让我们去拿了些吃的,姑娘快些吃吧。”小云笑向她说道。
豆花答应了一下,便吃了起来。
夜色早已经上来了,她中午饭就吃的不多,又折腾了这么一下午,早就饥肠辘辘了。
“大人就是心疼姑娘,一直惦记着呢。”小云又说道。
她这话音才
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了结发夫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