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法临金鸡岭,商军岌岌可危。
商军之中,只有大元帅孔宣修为最高,早在六百年前证得了准圣道果。
可是他凭借一己之力,如何能阻止西岐百万周军的进攻?
更何况三清联手,孔宣寡不敌众。
叶凌风法目投向西岐,只见老子,元始,通天结伴来到了西岐虚空之上。
三圣法临,威压如山。
道蕴浩瀚无垠,众生无不瑟瑟发抖。
闻仲坐骑墨麒麟乃通灵神兽,匍匐在西岐南门外,跪迎三圣法临。
孔宣也从总兵府中走了出来,神容凝重地遥望三清。
他没敢贸然迎战,而是在思索对策。
原本心如死灰,度日如年的武王姬发则目露惊喜之色,率领百万周军跪迎三清法临。
暗呼天助我也!
三清法临,西岐终于有救了。
姬发重新佩戴王冠,穿上龙袍,内心战意燃烧。
他现在没有退路。
就算投降,纣王也会削他首级,灭了周室满门。
只有拼死一战,方有生机。
这也是武王在阐教弟子撤兵之后,依旧率领百万周军坚守西岐,顽强抵抗商军的原因。
太上老君悬立虚空。
朝着玄都大法师吩咐了一句:“玄都,接掌符印,重建封神台。”
“弟子遵命。”
玄都大法师已经是半步准圣,也是三清弟子当中修为最高的一位。
由他来执掌符印,戍守封神台再合适不过了。
法临西岐南门。
玄都吩咐武王姬发,派出九九八十一位武将前往西岐山砍伐松木,搭建封神台。
武王岂敢怠慢。
亲自率兵伐来九十一根比水桶还要粗的千年不老松,很快搭建了一座高耸云端的封神台。
“青牛,就由你来戍守封神台吧。”
太上老君轻拍了一下身边坐骑的头,遥指封神台吩咐道。
“哞~”
青牛长哞一声,飞临封神台。
玄都大法师左手执掌符印,右手握紧打神鞭,飘然立在了封神台前。
青牛匍匐在玄都大法师的足下,傲视金鸡岭。
三十六重天际。
玉京山上的众多大仙如同繁星,法目纷纷投向西岐。
无不替商军担忧。
西岐休兵,原来是为了新一轮封神大战。
此次三清联手,商汤恐怕就此覆灭。
闻仲心中暗暗叫苦。
仰望虚空,暗暗祈祷三太子和长公主回来。
如今三清法临,重建封神台,截教弟子不再相助,而是倒戈相向,站在了西岐周室那边。
敌强我弱!
实力悬殊如此之大,让他如何应战?
闻仲写好奏折,派出墨麒麟前往朝歌送信。
他只能向纣王求助。
纣王接到了奏折,大骂三太子是个混账东西。
国难当头,居然逍遥天外。
姜王后一听西岐战事告急,不免忧心忡忡。
匆匆来到九间殿。
奏请纣王,不如派出殷郊和殷洪兄弟俩前往西岐迎战。
他们兄弟俩前往昆仑学道多年,习得一些道法。
现在年纪不小了,是建功立业的时候。
三太子年纪尚幼,不懂礼法,逍遥天外还情有可原,那就让两位兄长替三太子受过,心中方能宽慰些许。
纣王想了想,点了点头。
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
三太子生性忤逆,让他大失所望,还受了这个兔崽子一肚子的窝囊气。
但是殷洪和殷郊不同,自从忠孝两全,可以委以重任。
纣王允了姜王后的奏请。
点兵十万,再次御驾亲征西岐。
殷郊和殷洪随父一同出征,浩浩荡荡的队伍很快出了五关,来到了西岐。
闻仲和孔宣匆匆前来迎贺。
纣王放眼一看,只见阐教弟子齐聚西岐南门。
截教弟子分布在临潼关和三山关前。
高耸云端的封神台上,瑞彩纷呈,祥光万道。
九重天际显现三座莲台,三清端坐在莲台之上,俯瞰着西岐。
这么强大的阵势,商军如何迎战?
纣王紧皱眉头,同样感受到了压力。
心里暗暗叫苦。
这个时候,如果三太子回来了,情况说不定还能够逆转。
否则,商军不堪一击啊。
“启禀大王,老臣高悬免战牌已经有了七日,姬发下了战书,两日后全面攻打金鸡岭,此战难打啊。”
闻仲长叹一口气。
他前往金鳌岛,多次游说,都没有搬来救兵。
通天教主下了法旨,截教弟子不得再帮助商军迎战。
接下来如何是好?
听完闻仲的汇报之后,纣王想了想。
既然逃无可逃,那就血战到底!
“殷郊,你亲率三十万大军,前往临潼关迎战。”
“殷洪,你率三十万大军跟随闻太师守住南门。”
“本王亲率三十万大军,助孔宣守住三山关。”
“还有十万大军,负责粮草运输,伤员救治,协助各军搬运石头,制造弓箭和兵器,机动助战。”
纣王颁布完军令,亲自摆响了战鼓。
战鼓擂响,商军士气大增。
“臣领诣!”
 
第140章、战通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