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冬。
大雪,成都。
在北伐将士的簇拥下,诸葛亮缓缓走上了点将台。
虽然刚刚征讨南蛮回来,但是他等不了。
大汉神器蒙尘已久,一日不能克复中原,他便一日不能安寝。
寒风谡谡,无情地拍打着诸葛亮如霜的鬓角,他眉毛一皱,将裹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
接着,从怀间取出一卷竹简,脸上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随之生起。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即当北定中原,剿灭魏贼,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面如温玉的谦谦君子,此刻脸色也显得异常严肃。
诸葛亮眸中闪过两道精芒,望了一眼台下精锐的白卫,高声喊道:
“奉圣谕——”
“封关羽之子关兴为龙骧将军,封张飞之子张苞为虎翼将军为北伐先锋,即日出师,克定中原。”
话毕,台下立时走出一位身披甲胄,英武不凡的少年将军。
他朝诸葛亮恭敬的抱腕道:“末将关兴领命!”
说完,便要去接诸葛亮手中的帅印,谁料这时,一声暴喝打断了关兴。
“丞相封我为先锋将军,你拿帅印作甚?趁早于我留下!”
众将正要看是谁这么无礼时,那人却抢先一步接过了诸葛亮手中的帅印,并恭敬一拜:“末将张苞领命!定不负丞相北伐之志。”
关兴不悦地瞪了张苞一眼,呵斥道:“我父亲乃是五虎将之首,你怎敢与我争先锋帅印?”
张苞却是不屑地一声冷笑:“借父之名何足道哉?你年纪比我小,武功不若我高,北伐若是失利,岂不坏了丞相大事?”
关兴勃然大怒,瞪着眼睛大喝:“你武功比我高?敢跟我比试一场吗!”
“有何不敢!?”
张苞二话不说绰起丈八蛇矛,便摆好了架势。
关兴也不相让,将青龙偃月刀举过头顶,任由全身青辉闪耀。
周围将士全都识趣地退后数步,免得波及到自己,任由两位青年翘楚决斗。
军中有些德高望重的老将暗想:“北伐之事本该齐心协力,尚未出师却先内斗起来,岂不遭人笑话?”
苦于关兴、张苞两人家族的声望,几名老将也不敢出声劝阻,只好将目光投向点将台上的诸葛亮。
谁料诸葛亮却紧闭双眼,闭目养神,只右手抚摸着垂在颔下卷曲白亮的长髯。
众人不解其意,眼看关兴、张苞二将就要交火之际,一道雷霆暴喝厉声打断了二人。
“住手!北伐之事岂可儿戏。”
这道声音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威压。
听到这道声音,张苞,关兴二人皆是脸色微变。
之前的桀骜也都一扫而空,纷纷收敛起兵刃,恭敬地朝着来人一礼:“叔父。”
那老将只是微一颔首,便直接掠过了二人,径直上了点将台,禁锢如霜的冷面忽然勾起一抹笑靥:
“吾自随先帝以来,大小历经数百战,遇敌则先,临阵不退。”
“今丞相北伐,何故不用我?”
诸葛亮心头一紧,暗道果然是为此事而来。
这才缓缓睁开眼,无奈叹道:“近日马超病故,如折吾一臂,五虎将如今只剩赵老将军一人,且已经白发如霜……”
赵云眸中闪过一道精芒,仰天哈哈大笑:“大丈夫得死于疆场,幸也!吾虽老,两臂尚有千斤之力,愿为前部先锋,为丞相剿灭魏贼。”
诸葛亮眉宇间一川不平,苦口劝道:“老将军年事已高,若有闪失,恐损将军一世英名,挫我蜀中锐气。”
赵云冷哼一声,像是威胁又像是老将的乞求,指着台阶一脸正色道:“若不叫我为先锋,情愿撞死在阶下!”
诸葛亮叹了口气,“昨夜我登高台观星,见日月同空,「天相有变」,必有异象应战而生,恐于此次北伐不利,赵老将军乃我蜀中肱骨,实在不宜冒险。”
赵云笑出了声,道:“北伐大计事在人为,甘天何事?请丞相勿虑!”
诸葛亮拗不过赵云,只好封其为北伐先锋,克日出兵汉中北伐曹魏。
……
黑云压城,铁甲光寒。
两对人马对峙而立,如同铁铸铜塑一般,没有稍动。
只有两面大旗迎风招展,猎猎飞舞,给死寂般的秦岭添了几许生机。
左首那面大旗黑底金边,上面只是铁钩银划的写了一个‘赵字,龙飞凤舞,直欲破旗而出。
旗下的士兵雁行排开,手持长枪,射住阵脚,个个铜铠重甲,威风凛凛。
而旗下老人,虽已年至古稀,却精神矍铄,威武不凡。
前方匹马立着一人,乃是西凉名将,魏军先锋韩德。
韩德身旁还有四子,皆是勇猛异常的悍将。
韩德举着开山大斧,笑道:“你们瞧,那便是赵云,已年过七旬了还来做先锋,蜀中真是无人了。”
&n
第1章:老兵不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