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史书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他为何要如此在乎这些虚名?
夏皇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便渐渐就被这虚妄的名声给绑架起来了。
从前他明明不是这样,他为了那个最珍贵的位置,他什么都可以做。
在他未继位前,他的生母出身低微,他在皇子们之中受尽欺压却依旧可以忍辱负重活着,最终夺得皇位。
早先为了稳定皇位,他又娶了很多妃嫔,也导致外戚专权。
后来,他又借了寻回嫡孙李季同的由头,布下了一盘大局,很快便铲除朝野内阁的异己,这才让他的江山稳固了起来,权利都集中在了他的手中。
因此,不管他曾经有多少敌人,那些人当时再风光,再清高,名声再好听又如何,通通都成了他脚底下的白骨,而他最终才成为了大权独揽的帝王,史书也将按照他的意志改写。
如今也是一样,他完全犯不着因为一些蝼蚁的看法而气坏自己的身体,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
况且,这些蝼蚁们还没到生死一刻,必定是不敢造他的反的,既然不敢造反,那这些蝼蚁对他又有什么影响呢?
只要他坐稳了帝王之位,将权利紧紧抓在手中,难道还会惧怕他们这些蝼蚁们吗?
而至于那个令他最厌恶的妖女,不管她的功绩再怎么耀眼,却都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只要他将来能杀掉妖女,那在后世人的眼中,今日攻陷了沙国王庭的,便可以是他这个皇帝!
想到这里,夏皇的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身体也不觉舒畅了起来,立马就精神振作起来,开始想要处理国事了......
他颁发的第一个旨意便是扩军,加强军备,他要尽快培养一支强军,至少从数量上要完全压过那妖女的军队!即使一对十打不过,那就一对百!妖女的武器总有用完的时候,只要他能拿命去填,那就一定可以打败妖女的队伍!
夏皇的病情逐渐恢复,他一改过往的颓废与暴虐,开始积极地处理朝政,筹划扩军一事。
只是夏皇忘记了,哪怕是蝼蚁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可若是积累的多了,也是能咬死大象的。
当然,对夏皇不满的不只是最底层的百姓们,就连禁军以及靠俸禄吃饭的普通官员小吏们等,也开始对这位皇帝颇有微词。
这次签订的和谈条约,夏皇几乎掏空了大夏的国库还有自己私库。
因此导致朝廷财政紧张,如此一来,朝廷便出了让官员们和士兵们的俸禄减半的规定。
这个规定顿时让士兵们与靠俸禄吃饭的官员小吏们苦不堪言......
可哪怕他们有怨言,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毕竟他们都是靠俸禄吃饭的,若是惹恼了皇上,被革职也只是迟早的问题。
但,夏皇这一政策,倒是令朝野的官员们和士兵们都暗地里骂娘。
这次要求和谈的是夏皇,可和谈的好处他们却丁点儿都没看到,但是他们却万分清楚,未来几年的俸禄恐怕都要大打折扣了。
最关键的是,这场和谈的赔款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
只是如今赔偿的已经赔偿了,他们即使有再多的牢骚和抱怨也只能乖乖听着。
于是,朝堂上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景象,众臣们各怀心事,却又不敢多言,唯有默默承受,或者私下里埋怨皇帝的无能。
当然,这些文人官员,在此时的不满其实不足以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因为,真正会出大问题的是在军中。
夏国有一场不成文的规矩,从禁军到边关守军,军饷都是被层层克扣的。
可如今,上头却说因为国库紧张,要将军饷减少一半。
还说连陛下和宫中的娘娘们都在缩减用度,朝廷官员们俸禄也减少了一半。因此,全体士兵也该节衣缩食,与国家一同共渡难关。
于是,这些军中的士兵们,便开始减少被军饷,并被分散开来,逐步削减,直至连从前的一半都拿不到。
首先,就是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战斗的京城士兵们情绪不稳定了。
对抗联军的时候,禁军中牺牲负伤的那么多,朝廷不给赏赐就算了,毕竟也没打胜仗,可如今却是要连他们的军饷都要剥夺一半多走!
这简直比直接要了他们的命还难受啊!
那他们还要拼命干嘛!
于是,很快京城的军心便开始动摇了,甚至连士气也开始变得涣散起来。
这一日,禁卫军营帐内的士兵们聚在一块议论纷纷,很明显,所有人都对此事很有意见。
一个小都头愤懑道:“去年收成就不好,粮食什么的都涨价了,咱们的军饷却降低了这么多,再这样下去,我大概连家人都养不活了吧!”
军中也不乏有头脑之士,立马便分析出来:
\"你们想想那戎国一共要走了多少钱,那可是一千万两银子!咱们的国库哪里有这么多钱赔?我估计,今明两年全国日子都会难过得很,咱们的军费又是大头,削减军饷是必然的了。”
“那陛下还要扩军?他能养得起?!”
“所以说咱们的军饷说不定还得降......”
这时候又有人忍不住骂娘了:
“咱们当兵,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给朝廷卖命,拿到手的钱竟是让人连肚子都吃不饱!这还当什么兵!不如回家种田!”
有人唉声叹气劝道:
“哎......那也没办法,谁叫咱们当初投了军呢,如今后悔也没用。而且哪个当兵的不这么苦,咱们只能认命啊......”
这时候立刻有人反驳:
\"谁说都很苦的,你看人家青阳县主麾下的兵就一点都不苦。”
一有人提起青阳县主,众人顿时越发的愤懑。
青阳县主麾下的兵过的什么日子,那是在禁军中广为流传,并且一直深深羡慕和向往着的。
众人忍不住又念叨起了青阳县主麾下士兵的待遇来了。
因为有不少禁军都去过青阳府送信或者监视什么的,回来再一传播,他们便都知道青阳府的士兵都是足额发军饷,顿顿有肉吃,一年四季都发衣服,还有各种战死和伤亡的抚恤等等......
“上次送沙国女皇来京城的那队士兵你们看到了吗?人家长得多健壮,一看就是伙食很好,一点都不缺油水的!还穿得和咱们要去不一样,那衣服厚实却又不显笨拙,身上的盔甲闪闪发亮,那用的材质我都没看到过!”
\"就是啊!我太想要一套了!不过这样的东西可不好弄,那么贵重的盔甲估计连将军都拿不到,更别说我们这些小兵喽!\"
\"但是我看他们就连普通士兵也是穿的那样的盔甲,他们中随便一人,感觉都比我们的都头还要穿的好呢!”
有些消息灵通地道:
“不止你说的那些,我还听来京城的商队说,如今青阳府士兵的待遇比从前还要好。那些受伤的士兵,今年绝大多数都安排到厂子里上班去了,不仅有先前的伤残抚恤一直发着,还可以另有一份工钱,听说活计也轻松得很!”
“而且,你要是能立个军功升个官,那后头去了厂里也能当官,手下管着很多人,那日子可舒服了......他们商队的都还要巴结这些人呢!\"
“对,我也听说了,县主还给很多士兵的家眷也安排了工作,家里都有一个名额,有媳妇儿的安排媳妇儿去,没媳妇儿的安排父母去,家里直接又多一份工钱。还有战死的,府衙甚至会一直将他的父母赡养到死,若是有孩子,府衙也会给养到十六岁,你说他们打仗的还能有啥后顾之忧?\"
有几个士兵立马问道:
\"这是真的假的,听起来还真不错,难怪县主麾下的士兵都如此忠心,我听说咱们派过去的间谍就一直没起过作用。”
“是真的,我哥是乾安商队的,他说,青阳县主手下的兵可有钱了。他们除了军饷足额,每次打了胜仗还都能拿到不少的赏钱,所以很多商队都爱去那边做生意,那边的人不缺钱,商品也都能卖个好价格。\"
士兵们又想起这次青阳县主攻下沙国王庭,手下的这些兵肯定少不了赏钱。
“要是我们是青阳县主麾下的士兵就好了......”
这种话题一谈论起来,众人都忍不住露出向往来。
有人悄悄道:\"那咱们不如去青阳府找县主投奔?\"
如果能当上青阳县主的兵,不仅各方面待遇好,还能做万民敬仰的英雄,哪里像他们如今在京城过得这样憋屈窘迫。
“是啊,咱们想想法子吧,若是能有什么办法去投了青阳县主该多好,如今县主刚占下沙国,正是需要兵的时候啊。”
“嘘,你们小心说话,哎......只是可惜我家中有家室,肯定是走不了的......”
\"那你说咋办?\"
\"......\"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突然,一个士兵眼睛忽然一亮,道:
\"我想到了,咱们马上就有机会了!\"
众人一愣,顿时齐刷刷地望向他,问道:
\"有啥机会
第265章 自立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