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8章 自立二十三[1/2页]

逃荒之我的公寓可重置 商商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卢文萱此话一出,原本皱眉打量她的男子们脸色都舒缓了些。
      然而,薛杉杉却鲜明地表示不同意这个观点。
      于是对众人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本县主更看重你们办实事的能力,而非华而不实的诗文。希望各位上任后,能更专注于有利于百姓的学识。”
      这无疑是对众人的训示。
      众人连忙恭敬应诺。
      薛杉杉又道,三日内会将任命书送达他们手中,让他们在报名时登记的地址等待,随后便遣散了众人。
      自始至终,薛杉杉都没有对罗棠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连提问都没有问他,他的受重视程度甚至还不如第五名考生,更不如那位女榜首。
      即便罗棠早已修炼出一颗铁石心肠,面对自己敬仰的明主如此冷淡,心中也不禁感到忐忑不安。
      县主此举,难道是因为对他的才学不满意,认为他不配获得榜首名次?或者说是因为他尚在热孝之中,认为他不该此时为官?
      青阳县主的丰功伟绩虽早已传为佳话,但等他实实在在到了青阳府才清楚地认识到县主的能力竟然是如此卓越。
      而相较之下,身为皇帝的夏皇却越发昏庸。
      他容忍权臣胡作非为,平日里残害百姓,关键时刻更是拖累国家。
      禁军数十万,百姓数百万一心抗敌,却因先前修城墙的贪腐问题,不得不与联军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
      他本想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冒着得罪权贵的风险,提议让权贵们再次捐献财产应对危机。
      然而,夏皇仍然不愿得罪权贵,虽然一开始挪用私库应急,事后还是将负担转嫁到百姓头上。
      最终,国库空虚,百姓加税,军队缺饷,官员欠薪,底层官员和百姓饱受其苦。
      那些压迫百姓的权贵和昏庸的皇帝却未受影响。
      他位卑言轻,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一个昏庸的皇帝,哪怕他有报国救民之心,哪怕他愿意付出生命,仍无法改变现状。
      青阳县主的伟业传为佳话,他坚定地认为这是中原百姓的新希望。
      英明仁德且强大的青阳县主,绝不会让百姓陷入如此困境,也不会让忠诚的臣子无用武之地。
      他听闻青阳府附近的百姓纷纷投奔县主,心中渐渐生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自己需要效忠的不是某个昏庸的帝王,而是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
      若他能投奔县主,成为她的得力臣子,创造一个清廉公正的国度,让夏国百姓迁徙过去,远胜于他从前在京城束手无策。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父亲用生命为他下了决心,让他能够不顾一切地投奔县主。
      直到踏足县主治下,他方首次领略到真正的太平盛世的景象。
      年轻的青阳县主,仅仅用了短短三年多的时光,便将一个贫瘠的边陲之地变得如此繁荣昌盛。
      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眼神熠熠生辉,谈及县主时无不充满敬意与热爱。
      这位县主犹如古时缔造辉煌盛世的明君般,令人敬仰。
      他被青阳县主彻底折服,深感能为如此英明的领导者效忠,乃是生平最大的荣幸。
      历来排斥走后门的他,在得知县主治下的官员招聘考试距离报名截止仅剩两天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
      他想要带着自己这一身的本事,光明正大地走到青阳县主面前。
      然而,今日在殿上的际遇让他心情倍感失落。
      他一直以来自诩能够宠辱不惊,不被外物所喜,也不为己悲,但面对自己一心敬仰的明主竟然如此冷淡,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控制内心的忐忑不安。
      他开始怀疑,县主是不是觉得其他人的才学过于出众,而他只会应付考试,显得太过平凡?
      还是县主认为他在服丧期间参加招考,品行上有失端正?
      这些念头让他脑海中纷繁杂乱。
      不自觉地,他的步伐越走越快。
      就在他要离开郡王府大门的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呼喊声。
      “罗榜首!”
      “罗榜首,请留步!”
      罗棠恍惚着地回过头,只见县主身旁的一名侍卫正向他飞奔而来。
      那侍卫满脸笑容地说道:
      “罗榜首,您这步伐也太急促了些!差点没追上您,快,跟我来吧,县主正等着您呢!”
      罗棠心中一阵惊喜,心跳陡然加速:
      “县主要单独召见我?”
      “是的,县主早就吩咐下来了,只是您走得实在太快,我没能及时告诉您。”
      罗棠的心情如同从谷底瞬间升至水面,他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跟随侍卫的引领来到了县主府的庆来殿。
      一进殿门,他便看出这里正是县主平日接见属下的地方。
      踏入大堂,罗棠掩饰住内心的激动,按照礼仪就要向上方之人跪拜,然而,在他尚未跪下的瞬间,上首处一道清澈的声音响起:“罗卿无需跪拜,在我们私下相处时,只需行揖礼便可。”
      罗棠微微一愣,眼前的县主可是一国之主,对她三拜九叩也是理所应当,却没想到她竟如此亲和?
      他遵从命令,拱手行了一礼。
      “免礼,请坐。”
      罗棠在下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静候她的吩咐。
      薛杉杉见他神情拘谨,便更加亲和问道:“没想到罗御史会来到青阳府,你是何时抵达的?”
      罗棠连忙回答,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御史,请县主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他又如实地告诉她,他是在十余天前抵达的。
      “你的家人也一同来了吗?”
      确认了罗棠的身份后,薛杉杉便派人去打探了一下,知道如今他们一家人暂时住在安置所的茅草屋里。
      “是的。”
      薛杉杉又问:
      “我看你的报名表上所写,父已故,只余一母......”
      薛杉杉本意是想关切地询问他的家人的状况,她听闻周诸城提及,罗家老夫人年岁已高,又身处安置难民的茅草屋中,且历经长途跋涉,已经患病,而且病情似乎有些严重。
      然而,罗棠闻言后,立刻跪倒在地,神情愧疚又紧张:
      “县主恕罪,臣......臣的确是热孝前来参考,但这是先父的遗愿,是他用生命换来的机会。”
      “臣无法忍受这样的机会被浪费......如今天下纷争不断,天灾人祸之下百姓流离失所,臣衷心希望能追随县主,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不让先父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薛杉杉微微皱眉:“令尊用生命换来的机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罗棠立马将当初夏皇下令让叛逃边军连坐的事告诉了她,又讲了病重的父亲如何割腕自尽,只为换取他们一家人离开京城的经过。
      说完,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这是先父的遗书,他交代臣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县主。”
      侍卫捧着书信,恭谨地呈献给薛杉杉,她轻轻揭开印泥,细细浏览了起来。
      信上的字迹显得虚软无力,甚至有些潦草,显然是出自重病之人之手。
      罗老爷子在信中写道,他的儿子罗棠久仰青阳县主的治理才干,虽未曾向他言明,他却深知儿子内心渴望投效县主。
      自知时日无多的罗老爷子,担心今后要来县主治下会愈发艰难,于是决绝地提前结束生命,为儿子和全家创造出一个平安离京的机会。
      他恳请县主不要嫌弃罗棠尚在热孝期间,怜悯一个父亲的临终遗愿,以及罗棠炽热的心意,允许他不必守孝便可出仕。
      罗老爷子似乎怕薛杉杉不愿意收下罗棠,又在信中大力夸赞儿子,称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性格刚直,善于进谏,尤其强调了罗棠的孝心,病重期间如何悉心照料于他,不离不弃。
      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那份沉甸甸的挚爱之心。
      阅毕后,薛杉杉颇感唏嘘,亦明白过来为何罗棠谈及先父时忧虑不安。
      受到后世观念的影响,薛杉杉并不认为守孝有多重要,然而在当下士大夫倡导忠孝的时代,不守孝且主动出仕自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
      “孝道贵在心中,而非拘泥于形式。父母生前尽心孝敬,才是真正的孝顺,又何须顾虑身后之事。本县主从不拘泥于虚礼,你们也无需因此而忧虑。”
      “节哀顺变,今后带着家人好好活着,才不负你父亲的良苦用心。”
      罗棠未曾料到,县主不仅未加怪罪,反而以温柔的言语安慰自己,心中感动不已。
      “感谢县主的体谅与关怀!”他诚挚地一揖至地。
      薛杉杉示意罗棠落座,她不想再触碰对方的伤心往事,便转移话题,询问起先前令她好奇之事:
      “罗卿身为朝廷命官,本可直接来投效本县主,为何却选择参加官员招考?”
      罗棠神情严肃地回答:
      “法度规矩,旨在遵循。县主已设立招考录用官吏的章程,臣岂能肆意违反。倘若未经公平竞争便借名声走后门,岂非对其他考生不公?”
     

第278章 自立二十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