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机遇是什么?”
“难道谁都运气这么好,随便解救一个落难之人,就是天潢贵胄?”
“又或者凭一己之力从一介白身直接做到一国宰辅?”
“还是勇冠三军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
“都不是!”
“这些都需要特定的条件,我说的机遇就在诸位的手中。”
“手中?”
一众寒门学子不解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还请世子殿下明言。”
“那我问你们,为何要开科举?”
“自然是打断了世家豪族对官职的垄断。”
有人回应道。
“然后呢?”
“也给了寒门的晋升之路。”
“不错!”
赢少伤点头,“寒门的晋升之路,都说读书苦,可我问你们,到底是读书苦,还是种地苦?”
“读十年圣贤书,只要通过院试,至少有了官身,虽然不大,但是也是正经的八品官员,在一县之地,仅次于大老爷,未来也不是没有晋升的可能,而且,只要有了官身,免除徭役,赋税,县衙还会提供住处,俸禄,还有自留地,一大家子人完全从农民转身变成了士绅,我说的可有错?”
“殿下说的不错,可是区区八品,如何跟那些世家相比?”
“八品啊!”
赢少伤叹口气,突然问道,“那我问你,一县之地,能有几个八品?”
“区区八品,亏你说的出来。”
“你可知,普通的八品官员却是那些普通百姓一辈子都需要仰望的存在?”
“殿下说的不错,但是八品官,恐怕连给那些世家当门房的资格都没有。”
“自然没有。”
赢少伤不屑的撇撇嘴,“我问你们,你们所知的世家都存在多久了?”
“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大赵的姚氏,他们传承了多少年?”
“这里有没有姚氏子弟,出来说一下。”
“殿下,在下姚氏二房嫡子,姚远有礼。”
“不必,你跟他们说说,你姚家的发家史。”
“是!”
面对赢少伤的话,姚远并没有抵触,他们本就是皇帝一脉,姚远的大伯姚云光如今姚氏的掌门人乃是朝中的尚书左仆射,官居一品。
“我姚家发迹于四百二十年前,先祖崇德公历经二十一年苦读,终成殿试头名,以状元郎的身份先入翰林院,而后任通判,后任知州。”
“而后,文宣公入仕,任职时任武王也就是后来的威武帝的主薄,回来威武帝继位,文宣公认中书舍人,而后任中书侍郎,而后获封文宣公,最后挂太傅职,告老还乡。”
“随后,文正公暂露头角,当年邯郸之战,威武帝病入膏肓,麾下皇子不堪大用,文正公力挽狂澜,誓死守卫邯郸,保住大赵社稷,又辅助新帝治理大赵,后被追谥号文正。”
“封爵忠勇公。”
“在后,……”
姚远洋洋洒洒足足说了数个在大赵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就是这些人物伴随着大赵一步一步成长,姚家也越来越大,巅峰时期一门三公,朝廷左右二相并立。
“诸位,可从姚远的话中听到了什么?”
一众寒门学子都沉寂在震惊之中,几百年的家族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