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四人从江念冬家出来,走在知青点的路上,刘福顺专门挑雪厚的地方,踩着雪咯吱咯吱的。
      “要是能过上江知青这样的日子,在队里找个人嫁了也不错。”
      王海霞感慨:“一个人一个命啊!”沈正还没回来呢,带四个孩子以后什么都不好说。
      江念冬不是第一个嫁给泥腿子的,女知青嫁人的也不少,生活跟农村妇女一样。
      上工干活挣工分,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
      还是老实的等着吧,等到回城了,最起码可以找个工作,拿工资比下地干活轻松多了。
      “别做梦了!”
      “江知青的性格好像比以前好多了~”
      “长大了,比以前懂点事了。”
      ·
      江念冬也在跟沈梅念叨,“她们几个好像没那么讨厌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看着就不喜欢。”
      “说说话好像还行呢!”
      沈梅想着以前的嫂子,好像不爱搭理人,跟她也不怎么说话。
      “嫂子,你要是无聊,请她们过来跟你说说话。”
      摇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要。我忙着呢。”
      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和时间去经营这个。
      人最终都是一个人,无论是另一半、孩子,还是亲戚朋友,陪伴都是暂时的,最后都是一个人。
      一个人来,一个人走。
      所有的幸福和苦难,都要一个人承受,人的内心要强大才行。
      大年初二,沈梅和王大江去给沈大山拜年,没留下吃饭。
      村里来了秧歌队,社员们都去凑热闹了,沈义带着孩子们也去了。
      以后孩子们长大了,过年关于秧歌队的回忆都是甜蜜的。
      放假到初五,初六就开始上工了。
      家里的生活又规律起来,大家各忙各的。
      正月十五这一天,公社组织了秧歌汇演。
      这天队里放假,社员们吃完早饭就拖家带口去公社。
      人多驴车就拉几个人,其他人都走着去。
      宋叔、沈义和王大江带着三个孩子,也去了。
      这个时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书也很少,人们的精神生活匮乏。
      像这种活动,人们都积极参加。
      也是孩子们童年世界里面的美好回忆。
      从队里到公社的路上全都是人,孩子们能走的都自己跑,也不嫌累。
      下午三点多,江念冬加了一餐,一个煮地瓜。
      晚饭吃大碴子粥,已经煮了有一会了,香味都出来了。
      江念冬去了一趟茅房,出来就见院子里来了两个眼生的大娘。
      一个圆脸,一个方脸。
      沈梅没急着过去,还是等着嫂子出来。
      不认识的人,“你们找谁?”
      俩人上下打量梅子,“我们是曙光大队的,去公社看秧歌表演,走到这渴了,要碗水喝。”
      沈梅没想让人进屋,打算给端出来,俩人跟在她后面自己进来了。
      一个大娘嘴里一直说着,说你们大队谁家媳妇就是他们大队的,巴拉巴拉。
      这个沈梅是知道的。
      俩人看沈梅的眼神怪怪的,好似在打量一件商品。<

第17章 乌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