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华歆之外,曹丕还找了一个人,那就是王朗。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人。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丘县长。杨赐逝世,王朗因而弃官为杨赐服丧。服丧期满后,获举孝廉、受官府征辟,他都不应命。乃后才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
汉献帝被李?唷⒐?峥刂疲?趵适比涡熘葜沃写邮拢?胄熘荼鸺菡躁沤ㄒ樘涨?彩瓜蛳椎劢?保?员硎径院菏业闹С帧
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献帝接到奏章后,颇感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到会稽后,见当地人民仍然祭祀秦始皇,并且与夏禹同庙。王朗认为秦始皇是无德之君,不配获得人民祭祀,于是将这行为取缔。他在任四年,获得当地人民爱戴。
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王朗的幕僚、会稽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
但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官吏,应该保护城邑,于是决定与孙策交战,在固陵列阵抵御。孙策数次渡水作战,均为王朗所部击退。
后来,经由孙策之叔孙静的献策,王朗兵败逃亡交州,出海到东冶时,遭孙策追击,只得投降。孙策因敬重王朗而不作加害,亦曾派重臣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
而同时和王朗任职豫章太守的华歆,却是畏惧孙策战力强劲,直接出城投降。
王朗战败后只能逃走,期间属下虞翻一直跟随王朗,可王朗觉得虞翻毕竟还有老母要赡养,要是让他继续跟着自己不知道要逃到哪里才是个头。于是王朗通情达理没有继续为难虞翻,主动让他回去以便忠孝两全。
不过王朗虽然投降,可是不愿意为孙策驱使效力,只是名义上的投降。对此孙策虽然有所不满,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加害王朗。而王朗既然不愿为孙策效力,自然日子就不好过,史书记载是“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期间虽然王朗自己处境困难,但也不忘帮助亲旧。
后来,丞相曹操上表征召王朗,王朗由曲阿县出发。但因为久经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王朗抵达许都后,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
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他与钟繇都以治狱而知名。
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王朗曾进言,劝曹丕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
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
第701章 名士的节操(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