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了几个桃子后,悟空没有急着外视,而是先练了一会儿武术。
菩提叮嘱他不要和师兄们说昨天发生的事,悟空怕不小心说漏嘴,就干脆不和其他人接触。
在屋子外面有个不小的院子,足够他平时使用。而且食物问题也得到解决,完全可以安心修炼了。
练武主要是练两方面,一是基本功,二是套路。基本功很容易理解,便是站桩之类,也就是提高身体素质。毕竟如果手无缚鸡之力,无论对于招式有多么了解,在实战上都会吃亏。
而套路就相对复杂一些,套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拳谱。很多人认为拳谱上都会把每个动作都写清楚,以方便后人练习,实则不然。
在古代,无论拳谱还是剑谱,记录方式都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只记录招式名称,不写动作;另一种是以近似打油诗的形式来描写。总之很难只通过一本拳谱做出动作,大部分都是由师父手把手教,武侠小说中所述靠着一本书就神功大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或许是为了防止外人偷学才故意如此。
古人可能对诗有着特殊喜好,除了拳谱,如《悟真篇》一类的丹经,如《撼龙经》一类的堪舆古书也都用诗记述,都是保密措施。在过去的思想影响下,大多把这些秘传看得比命还重要,才有了这种现象。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密码也终于被后人破解,成为显学,武术也是如此。
电影中经常看到肉搏镜头,两人你来我往,似乎对方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找到对付他的方法。这就是对于套路极为熟悉之后才能达到的状态。
到了那种程度,很多招式都像刻在了脑中一般,对敌时都不假思索地用出来。因此勤加练习才是习武的唯一诀窍。
比较讲究的人对于运动量也非常苛刻,如果一点不累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但如果大汗淋漓又会伤到身体。因此悟空只练了两小时就适可而止,绕着院子走了几圈,等到呼吸不那么急促后才坐下,调息入定。
此时说是入定似乎已经不太准确。因为这一次悟空没有“入”就“定”了,好像是他一直都处于这样一种定境,只不过之前没有发现。
悟空顿时呆住了,下意识地睁开眼,他也发现有些不对劲。按照常理,现在自己应该已经出定,可竟仍能够保持所谓外视的状态。
想要达到外视,必须心无杂念,也就是眼不见为净,这就是需要闭眼的原因,但此时外视与五官的感觉重叠在了一起,周围的一切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即使没有回过头去,也能感知到自己身后的一切。
悟空突然拍了下头。菩提说过,等到他可以随时随地内视时,就是神念开始显现了,现在就正是如此。
想到此处,悟空也就大概明白了之前的情况。随着一次又一次入定,也伴随着心念力的增强。无论内视外视,其实也都是心念力的初步体现,而神念的出现就是真正登堂入室了。
悟空大喜过望,像饿狼一样扑进屋里,利用这种新的感知去读他的长生诀。
其实神念就相当于另一双眼,也能“睁开”或是“闭合”,都可随心而为。他将玉简放在手心,用神念去触碰玉简。
利用神念读取信息的感觉很奇妙,有些类似于后世所说的速读。
顾名思义,速读追求的便是读书的速度。但速读和读书有本质的不同。正常读书是将书的内容以文字形式存进大脑,但速读之所以快,究其根本是将书页当成照片一样“拍”进大脑。
以神念触玉简,便好像一卷很大的书进入大脑。之所以比喻为书,是因为它是需要翻页的。
目前悟空只能看到修行入门的这一部分,而后面的更高深的内容却被“挡住”了。如今悟空只当是那编写功法之人故弄玄虚。直到很多年后,他方才明白,这是前人的善意,不让后人太过好高骛远,有损道心。
而那玉简,果然如菩提所说,读一次之后,上面的碧色很快消退,化为枯黄,如一块朽木一般,逐渐腐朽,最终化为飞灰。
长生诀之中的信息,既不是文字,也不是语言或图像,而是最纯粹的意识形态。
因此,在它真正进入大脑后,经过一番感悟才能将其化为图文。
一个时辰之后,悟空才睁开眼,经过摸
第11章 形神俱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