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九章[2/2页]

宋末水浒 蓝色宝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周行听了这句也想发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看着这位武大人。武贤话一出口,便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了,“如今的梁山可不就是一个大土匪窝吗?这人丢得!看来是刚才让他们给我气糊涂了!”当下脸色一红,连忙咳嗽一声敷衍道:“本官是说既然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那自然应当表示出点诚意来,这些被俘之人理当先行释放,又怎么能被当成货物一般让朝廷话钱赎买呢?”
      使劲忍住笑意的周行答道:“大人,实不相瞒,这梁山之上,包括我家寨主在内,也有几人都是读书人出身,又有几人曾是朝廷大将。他们自然想不出这等主意。但其余地头领都是草莽之徒,这打家劫舍,绑架肉票地事做惯了,如今这许多朝廷官员在手,他自然是要敲上一笔。我家寨主又能怎么样呢?好歹得顺着他们点!当然了,为了表示诚意,我家寨主说了,等大人回京的时候自然回放掉一部分人。也好让大人对朝廷有所交代!”
      谈到现在武贤就算是再苯,也听出点意思来了!梁山说是愿意接受朝廷地招安,但无非上两条要求,一是要官,而且是要有实权的高官;二是要钱,什么赎买降将无非不过是借口罢了!而这与朝廷给他的诏书中所记相差实在太大,不论朝廷是不是会同意,都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四品散官可以答应的!
      “既然第一个任务不能完成。那就看看能不能完成陛下交代的第二个任务,把高太尉给弄回去吧!”想到这里,武贤定了定神说道:“恩!贵寨主地苦衷本官也颇为理解。既然贵寨主决定在本官回京之时准备释放一批官员随我一同回京,那不知道太尉大人是不是也能和本官一同回京啊!这样一来,也好向朝廷,向陛下表示一下诚意啊!?”
      “呵呵!太尉大人乃是人中之杰,我等小民百姓平日里莫说亲近,就是想见上一面也是不能啊!如今难得能有机会。我等自然要和太尉大人好好请教一下了。我家寨主的意思还是希望能够多和太尉大人亲近一段时间的好!”周行的话摆明了就是告诉武贤,这么大一张牌就算是放。也不是现在就能放的!
      之后武贤就高俅的问题反复和周行等人交涉,但始终没有什么进展,到后来武贤也明白自己的要求实在是不可能的。于是转又说道:“既然如此,能不能让本官见见太尉大人,回京之后也好有个交代?”
      高俅自从被俘只后,便以为自己定无活命之理,被吓得什么似地,尤其是想起林冲的事情来,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惟恐那一天就被人给拖出去砍了!但回到青州之后,我便对他说过招安之事,“如果招安事成,你自然能保得性命。如果事情不成,你就是祭旗的最好人选!何况我林兄弟那里还有笔账想跟你好好算一算,将来见着朝廷来人该怎么说不用我教你了吧?”之后便找了个小院将高俅往里一关,虽然吃喝并不是很好,但也没让他饿过肚子!
      眼见自己有活命的希望,高俅那里能轻易放弃?见到武贤之后,自是替梁山说了不少好话,又将一份在梁山之人监督下写成的一份奏折叫给武贤让他转交陛下,并说道:“武大人,我地身家性命便在武大人之手了!若是将来得救,必不敢忘大人的恩情啊!”倒是把武贤给弄了个惊慌失措:“太尉大人尽管放心,来时陛下曾向下官交代,无论如何也要将太尉大人救出苦海!如今梁山之人虽不肯轻放大人,但无非是想向朝廷勒索官位、钱粮,大人尽管放心,想必用不了多久,太尉大人定当能安然回京!”
      见过高俅之后,武贤又被我留在青州呆了几天,三天之后,武贤再也不肯逗留,带着人马回京去了。陪同武贤回京的还有几十名在此战被俘的大小将领,当然这些被放回去地都是在北方戍边的那些在京城中没有什么根基的武将!
      回到京城之后,武贤立刻将自己在青州的见闻写成奏章呈交了上去,同时又秘密觐见徽宗,将高俅现在的境况向徽宗做了汇报,同时将高俅委托自己转呈给了徽宗,至此武贤次此青州之行的任务便彻底结束了!
      面对武贤的奏章,朝廷中众文武自然是一阵喊打之声,毕竟宋朝招安的土匪也不知道有多少拨了,还没见过那个贼寇敢如此要挟朝廷,如果答应了那真成了千古地笑话了!别看这些人在面对契丹人以及女真人的时候,个个胆小如鼠,但面对国内的叛乱时却是如此的强硬!这就是所谓的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吧!
      但面对如同雪片一般的请求朝廷立即发兵攻打青州,剿灭王伦的奏折,徽宗皇帝的反应却是异常地安静,一连树天非但没有上朝,就连朝臣们上地奏折只要是请求发兵的也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音信!
      直到几天后,蔡京上了一份奏折,其中很是帮高俅开脱了一番,更是明里暗里地支持朝廷再次派人前往青州商谈招安之事,并希望能够招安王伦之后,派他前往江南剿灭方腊,借此消耗梁山的实力,以达到长治久安!
      蔡京的奏折一上,还没等御史们弹劾蔡京有失国体,紧跟蔡京之后,又有几十份奏折涌向了徽宗皇帝的桌案,其中不乏往日里和蔡京颇为不和之人,弄得御史们晕头转向!
      原来徽宗的一切举动都被蔡京看在眼里,知道徽宗这是念起了高俅往日的好处,不愿意贸然发兵而害了高俅性命!再看过了释放的人员名单之后,便上了一份支持招安的奏折!而后面跟风之人则是因为有亲人家属被梁山抓住,虽然他们也想上奏折同意朝廷招安,但碍于那些过分的要求,谁也不敢来做这个出头鸟而已!但如今蔡京已经做了这个出头鸟,并且还没有受到皇帝的训斥,他们自然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急忙纷纷上奏折,支持继续招安!

第九十九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