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大部分知识分子,让他们去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他不见得能做好。但要说起出主意,那可一个比一个强!本来赵佶还是想让他们商量一下该如何平定京城的流言,该如何布置京城的守备。可没想到一开始,朝会便偏离了他所预想的轨道!
朝会上有人提出,现在京城中禁军数量严重不足,且贼人势盛,应该避其锋芒,移驾西京河南府或者是南京应天府!待集合了各地的勤王兵马之后,再一鼓作气的消灭梁山贼寇!而有的大臣在听到这话之后,立刻站出来义正言辞的批判这种做法,并提出:“自太祖定都汴梁以来,一百多年中未曾有过国君避难离京之事。哪怕当初辽人兵临城下之时,也未曾想过放弃都城,外出避难!提出移驾之事的人,应当斩之以谢天下!”如此以来,朝会的议题便变成了是该出走还是坚守的争论,双方各自引经据典,唾液横飞,争得面红耳赤,直把赵佶听得个头昏脑涨。最后也不知道这些大臣怎么争论的,议题又从是否该坚守都城转移到是否应该罢免丞相蔡京,以谢天下,稳定民心的问题上来。这下原本因为还没来得及摸清徽宗真实想法的蔡京也坐不住了,一个眼色,蔡京在朝中的同党们也加入到这场论战之中,这下算是把徽宗皇帝彻底给搞糊涂了!
徽宗的性格说好听了,叫从善如流,说不好听的,就叫耳朵根子软!如果朝中大臣一致赞同,徽宗自然不会出来反对。可当像今天这样遇到了争议很大的事情的手,徽宗便没了主意!见朝臣们争论的焦点越来越离谱,徽宗终于忍耐不住,猛的一派龙椅的扶手,站起来怒喝道:“今天召集你们前来是商议该如何退敌的,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互相攻歼的。朝廷每年花那么多的俸禄养着你们难道是让你们在朕面前打嘴仗的吗?真是太让朕失望了,滚!够给朕滚得远远的!”
徽宗的好脾气是朝臣们所共知的,要不然,他们也不敢在徽宗面前如此争吵。现在见徽宗真的生气了,急忙呼啦啦跪倒一片,口中连声谢罪!可等了半天,还不见徽宗发话,有几个仗着胆子,向上一瞧,原来是徽宗被他们吵得头昏眼花,转身回宫去了!见此情景,众朝臣无奈之下,也只好倒退几步,转身出殿,琢磨着回去该如何上书去了!
徽宗皇帝撇下众臣回到后宫之后,一个人往书房中一钻,便不再让任何人接近,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暗自思量着该如何渡过眼下这个难关!
徽宗此人虽然对政务没有兴趣,所作所为称得上是个昏君,但却绝对不是个糊涂皇帝,最起码,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知道自己原来不过是个太平王爷,机缘际会之下才登上了这个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宝座。所以他自己知道,让自己在城中冒着城破被俘的危险,据守城池的事情,自己是做不出来的。但如果真的移驾西京或者南京,虽然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意,但想到后世史笔如钩,自己如果就这样跑了,后世史书中又会如何描述自己呢?毕竟汴梁城自从太祖定都以来,还从未有一个皇帝被人赶出京城的事情。如果自己这么做了,而让王伦有了可趁之机,那自己百年之后,又该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呢?有心召蔡京、童贯、朱勔、李彦、王黼、梁师成六人入宫商议,最后又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毕竟这事干系重大,就是他们恐怕也是不敢直言吧!“最后还是要自己拿主意啊!”
徽宗迟迟的不表明态度,朝中的大臣们自然是纷纷上书,表明自己的意见。一时间送往内禁的奏章呈几何级向上增加,而这种事情已经超出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范围,无奈之下,两省的官员只好将奏折一字不批的送进皇宫,由徽宗去做最后的决定!
就这样,汴梁城在徽宗的犹豫和朝臣们的争论中度过了整整十天!十天之中,大宋朝廷对于我意图如此明显的快速推进,仅仅下达了两道旨意,一道是命令各地州府县城据城死守,以待援军;另一道便是催促正在路上向京城赶来,原来准备等集合完毕之后去攻王伦的军队,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京城。除此之外,整个汴梁城居然没有进行任何的防御准备或者是撤退前的准备。眼睁睁的看着我所率领的三万五千骑兵,向着汴梁滚滚而来!
第一百五十八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