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三章[1/2页]

宋末水浒 蓝色宝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六十三章
      其实我在信中所写的内容很简单,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要粮食!要知道我率领这三万骑兵,突袭到汴梁城下,虽然如愿的抓住了赵佶,但一路走来,开始时为了隐蔽所走的都是些罕有人烟的地方。后来见形迹暴露,于是索性就放开了狂。直到现在军中所用的粮食都是随身携带的干粮,经过连续的消耗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了,再不补充粮草,三万大军就要在汴梁城下饿肚子了。如果实在不行,恐怕也只能派出军士,到四乡八村去打白条,收购粮食了。可一招虽然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说出去到底是不好听,在汴梁附近梁山的影响本就没有多少,这种不得民心的事情,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想使用!
      但现在赵佶这个太上皇在我手里,那我自然就不用如此头疼了,直接写下一封书信,命人射入城内,向宋室索要粮草,守着汴梁这个大宋的都城还怕他供应不了我这三万人的军粮吗?为了增加信中的说服力,我还特意让人把赵佶给绑到了城下,要了这张王牌在我手里,我还怕赵哲这个小子翻出天去!要知道中国历代,无不以孝为先,如今你老子在我手里,从你那里要点粮食,这不过分吧!要知道绑票勒索,可是我的老本行哦!
      书信送达赵哲处,直把赵哲给气得够戗!“绑票绑到朕的头上了,这可是千古奇闻啊,这人算是丢到家了!有心立刻出兵去攻,但一来城中兵力本就不够,就是去了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二来,自己的老爹还在人家手里,这时去攻打,不是把自己老爹往死里逼吗?别说是日后的史书了。就是当时之人的吐沫自己也承受不了啊!在发泄了一通之后,赵哲最终还是只能向群臣问话了!
      出人意料的是,赵挺之在面对这个难题的时候,并没有一丝地犹豫,而是坚决要求赵哲不去理会我所开出的条件,一意坚守汴梁都城,等候各路的援军。“等将王伦击败之后,太上皇自然便可解救出来!”
      “好家伙。这那里是要解救太上皇啊,分明是要将太上皇往死里逼啊!王伦兵败之后,还能让太上皇活着吗?赵挺之的胆子也太大了吧!”其实赵挺之的办法看上上去万分危险,但实际上却对赵佶并没有太大的伤害。毕竟只有活着的赵佶才是最有威力的,而死了地赵佶除了换来群臣的激愤之外,便再无半点用处!所以即便是我真的兵败而逃,无论如何都会带上赵佶的,那可是个超级保命符。我怎么会随便放弃呢?相反,不论是否兵败,没有被满足要求的王伦如果想要出气的话,跟着赵佶一起被抓的蔡京便是最后的人选,说不定在援军还位到达之前。蔡京恐怕就已经是死人一个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赵挺之便大胆向赵哲提出了不去理会王伦地要求,只一心守城,等待援军的建议。目的就是要借我的手。去除掉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敌人蔡京!
      可他地这点心思,又怎么能瞒住所有的人?很快,蔡京的党羽们,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急忙纷纷出班,奏请皇帝,要赵哲以仁孝字为念,且不可因一时不忿。而坏了仁孝大道。并抓住个孝字大做文章,一力规劝赵哲且不可行此,禽兽之举!并有几个御史台地官员,于当场弹劾赵挺之,要求赵哲将其拿办!
      就当包括赵哲在内的众人以为赵挺之要大力反击弹劾他的众臣的时候,赵挺之却突然收力,先是向赵哲承认了自己考虑不周,险些将太上皇置于险地的过错。并在自请其罪的同时。想赵哲奏道:“先前臣做之议,未能顾及太上皇之安危。是臣之罪责,还请皇上责罚!如今既然朝中众臣都同意向王伦提供粮草,臣细细想来还是众为同僚眼光长远,臣不及也。臣附议!”
      赵挺之的突然转变态度,让现场所有的人都傻了眼。按照惯例,既然赵挺之提出地建议被蔡京一党的人否定之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一场持久的辩论。但现在赵挺之未做丝毫抵抗便举起了白旗,实在是让人费解!就连习惯了两派人反复争吵的赵哲也大感奇怪!但转眼之间就有人明白了赵挺之的用心,细一想来,不禁在心中对其大骂不止!
      原来赵挺之先前所出的主意,如果没人站出来反对,并用以施行的话,赵挺之就在不声不息之间,行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了自己最大地政敌蔡京。而如果朝中一旦有人反对地话,便马上顺风转向,同意起反对派的意见来!如此等将来修史之时,这

第一百六十三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