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1/2页]

宋末水浒 蓝色宝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百六十七章
      姚平仲的惨败无疑是给汴梁城中的气氛更加的紧张,就连一直在叫嚷着要等援军到了之后给王伦以致命打击的赵哲也一时没有了声音。至于朝中的那些大臣则更是没了主意,一个个低垂着脑袋,陪着皇帝陛下,在大殿之上发呆。
      也许是连传的打击和失败,让赵哲快速的成熟了起来。也或许是面对接连的失败,已经麻木了的原因。当赵哲在大殿上呆坐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开口询问是,没有了前几日的气极败坏,倒是一脸平静的问道:“众位卿家,眼下可有良策?”
      可能是连续的失败让朝中的文官们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又或者是明白了眼下的局面确实不是他们所能够驾御的。所以对于赵哲的这次问话,一向喜欢表现自己,打压武将集团的文官们集体失声。最后还是赵挺之在赵哲的目光注视之下,说了几句无用的废话之后,将目标转移到了卢敬的身上,“陛下,此次梁山贼寇来袭,卢将军连日来一直在城上严密注视梁山贼人动静,想必是有些心得,何不招卢将军上殿奏对?”赵挺之这话一出口,立刻让大殿上的武将们的心里好似吃了蜜糖一般开心,“哈哈!你们这群老夫子终于承认自己不行了,以前每逢战事,就在这里指手画脚的劲头那里去了?说到底,还是离不开我们这些武将啊!”而众文臣则在武将们的这种自信和得意的目光中,把头垂得更低了,毕竟要承认自己不如一直被看不起的武夫,这在大宋的文官心目中绝对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事情!
      不理正在大殿之上斗着心眼的文武众臣,赵哲听了赵挺之地话后,也没有犹豫,马上让人去宣卢敬。很快。正在城头上巡视的卢敬便来到了大殿之上。明白了事情的原由之后,卢敬略一思索,便沉声答道:“陛下!汴梁周围皆是平坦之地,最利于骑兵冲击,而如果援军仍旧这般一支一支的抵达的话,恐怕只能是让王伦各个击破。所以如果想要让援军安全抵达京城的话,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让各路勤王之军于一处汇集,之后。再以堂堂之师,慢慢靠近,一点点的将王伦挤出京畿地区,再调集大军征讨,方上上策!”
      “可卢将军不要忘了,我们要面对地可不止是王伦的这三万骑兵,要知道在他身后,林冲正率领着十几万大军兼程赶来。若是勤王之军不能即使抵达城内的话,那京城的安危又由谁来保证?”别看文人指挥作战不行,但是在一旁挑毛病的本事还是有的。何况赵挺之所说的也是实情,倒也算不上是有意刁难。而宝座之上的赵哲听到这个关系到自身安危地问题之后,虽然仍旧坐在那里。但灼热的眼光却紧紧的盯着卢敬,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个问题林冲的十几万人马已经打下了滑州,正在向胙州前进,这件事朝中众臣虽然知道地不多。但却如何能瞒得住这位眼下全权负责京畿安全的“首都卫戍部队司令”呢?但卢敬自有他的打算,做为一个为大宋朝卖了大半辈命,说实话并不认为徽宗皇帝和现在的赵哲是个合格好皇帝,甚至说其是昏君也不为过。相对比较起来,卢敬与其说是效忠与皇帝,还不如说是效忠与大宋。眼下这个局势可以说万分危急,一个处理不好,大宋地国运也就就此终结了。如果赵哲能够一直在京城坐镇,以京城为诱饵,拖住王伦大军,慢慢调集各处勤王之兵,或者决战汴梁城下,或者直掏王伦的青州老巢,事情或许还会有所转机。但要是赵哲一跑,京城落于王伦之手。那大宋真的也就要亡了。以卢敬对徽宗父子二人的了解。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稍微略显犹豫,那赵哲弃城而去的可能性。几乎便是十成十。所以听到赵挺之的询问之后,卢敬毫不犹豫的说道:“叛贼王伦虽然号称率兵十五万前来攻我汴梁,但这只是他从山东出发时的兵力,如今一路行来,所占州府县城恐怕以不下数十座,其中还有诸如大名府等大城!虽然凭借火器勇猛,一路之上攻城拔寨好不顺利。但每占一城,至少也要留下千余人,以防事后有变。更何况像大名府这般重要城市,所留兵力绝不会低于三万,而像滑州一般地城市新占之下,也要留下五千至一万人不等,如此方能弹压的住。如此算来,不计王伦亲率的三万骑兵,目前正在向汴梁杀来的林冲手中的兵力,绝对不会超过五万。而我汴梁城中虽然有前几日之败,但眼下只是禁军便仍有五万余,再加上这几日为了加大守城的军力,又招募城中青壮不下六

第一百六十七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