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 墨家治世[2/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舞阳安国侯府的正堂,现在它被悬挂在这所现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学校里面,悬挂在每个学生每天只要一抬头都可以看见的地方。身为地区最高长官的吴青峰亲任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这所在初创期间饱受士子豪族耻笑的学校几十年后一分为二,并逐渐发展成了以舞阳军校和安国书院为发端的庞大教育系统,为神州的历史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但现在的学校显然还做不到这一点,最初的学生大多来自处于社会弱小层面并且希望改变处境的下层民众,当然还有一些人出身于商人和破落官宦家庭。
      “既然现在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信奉的黄老玄学、儒家经典‘其墙也高,其户也闭,登堂入室尚且为难,何况于实行?'那索性就让我来打破他好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庞,那个王雨嘴里的妖道含着眼泪在安国舞阳的牌匾下默默发下了誓言。
      学校授课过程中完整保留下了墨家学派引以为豪的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每一个学生都被灌输着这样的教育,必须听命于侯爷,为实施法墨学派“利天下”“备世之急”的理念,舍身行道。所有的门徒终其一生都必须推行相同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舍生取义。“以侯爷为巨子,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千秋不绝。”“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的教诲几乎每天都回荡在那些学生的耳边。
      “上同而不下比,上之所是则必是之,所非则必非之。”听着校园里学子的琅琅书声,软榻上的吴青峰嘴角浮现出了浅浅的笑意。结合法家、墨家学派理论而成的法墨骨子里还是以墨家学说为主,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认为社会组织起源于天下一人一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而且“交相非”,唯有选天下之贤可者,为天子,三公,诸侯,正长。“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我之学子,皆上同于侯爷。”按照周先生思想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将来迟早会成为一支忠心丝毫不亚于舞阳军的巨大力量。吴青峰知道舞阳城小,就算那些军户家眷再能生养,也赶不上战事的损耗,更何况一个战士要从呀呀学语长大成人,可以挥舞刀枪保家卫国,没有十余年绝不可能,但这乱世已经没有几个十余年让他和舞阳人舒舒服服地壮大实力了,唯一可行的就是借助外力。幽冀二州,民风剽悍,土地肥沃且具边贸之利,虽经东胡劫掠,人口仍有数十万户之多,岂是一个小小的舞阳能够比拟。现天下大乱,舞阳人就像石缝中的一株野草,稍有不慎,就是夭折的结局。周先生提出的计谋中自然有他传播法墨学说的私念,但何尝不是在打造一个硕大的新舞阳呢?看来自己的目光确实短浅了。吴青峰电光火石的一闪念,确定了学校今后“积小流而成其大”的办学思想,无论求学者是否为暴者、钜狡身份,都会被收为弟子,通过系统教育,最终成为名士显人,这也成为学校和舞阳军团最后之所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乱世求生首先要从改造人心做起,舞阳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执政者若兼爱,就不会鱼肉百姓;治军者若兼爱,就不会滥杀无辜;平民百姓若兼爱,就不会互相争利,法墨的学说终于在帝国的北方扎根了。
      (要去机场接领导,写的匆忙,而且不大好,请大家原谅。)

第三十七章 墨家治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