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五章 朝堂党争[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安国侯进京了。”
      “杨善平去世之后,舞阳军团主要将领尽数借故离开蓟县,吴青峰称病谢绝访客,结果是去京城杨府千里吊唁。”
      “灵堂之上他吐血晕倒,被手下人护送着连夜离开京师,片刻也没有耽搁,由于一行人动作太快,所以我们没能在路上加以拦截。”
      尽管杨家特地嘱咐那些下人要缄口不言,但是吴青峰深夜过府拜祭这件事,还是很快成了京城里寻常百姓最热衷谈论的话题之一,相关的情况报告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呈报到神州各处许多大人物的案头。其实世上的事大多如此,你越想掩盖什么,大家还就越喜欢往深里去猜想,希望能弄个水落石出。这位小侯爷自从率军离开舞阳开赴北地以来,虽然也是一直遵照着官场惯例,哪怕远在幽冀,每年对各位公卿权贵的年敬、冰封、贺礼、特产也从没间断,但是除了对和他一起出身与舞阳的将领比较亲热外,从没有传说与哪个府邸过往甚密,至于和杨家的交情就更是泛泛。可就是为了这一点泛泛的交情,他就肯冒着被朝廷怪罪的风险擅离驻地,如果不是天性良善,那么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现在一代权相已然去世,不仅杨家人在为争夺他曾经拥有过的权力大吵大闹,一直慑于杨善平大人威望的官宦集团也做好了和那些大权独揽的外戚们重新一争高下的准备,京师里的各种利益集团都企图通过这场变局来壮大自己。所以这天的早朝就显得比杨大人还在世的时候热闹多了。朝议刚刚开始,小皇帝的龙椅还没捂热,对安国侯吴青峰的弹劾就开始了。
      说的客气的会说“安国侯前几日私离驻地,虽说是为了祭拜老相爷的灵柩,情有可原,但着实有违我朝法度,若不加以惩处,恐有损圣上在朝野上下,被交口称赞的一代明主形象。
      “屁话。”虽说对吴青峰没有什么好感,可人家毕竟千里奔波,祭拜的又是自己的父亲,杨玉桐很自然地就把这些人的责难看作了是对杨家权势的挑战。“亏了你们还真说的出口,圣上今年不过十岁,连各州郡的名字都分辩不清,又哪里来得什么一代明主的光辉形象。”他在心里暗骂道。
      有那死抱律法的:“按我朝律法第九卷第一百四十六行第三字所写开始,吴青峰此举轻则可视为擅离职守,要免去官爵;重则可归为谋逆之嫌,有意无视朝廷法度,怜其祖辈功劳,可速派专使前往幽州,赐他自裁。”不仅照搬条目,还引经据典加以阐释,如某位先帝在世之时,谁谁谁擅离职守,被判以车裂之刑,又有谁谁谁当年犯有和安国侯同样错误,结果被斩首示众。言下之意,准许那位小侯爷自寻短见已经是圣恩浩荡了,并且那位小侯爷肯定也是心有同感,会很自觉的梳洗干净,引颈待屠。
      “疯话。”虽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将自己的父亲推上家族族长之位,杨青柏也不愿有人仅仅因为前来拜祭自己刚刚去世的大伯,就被拉出去砍了,这样一来,杨家颜面何存。再说,那吴青峰一只手握着如狼似虎的舞阳军,另一只手牢牢把持着幽冀两州的军政大权,还想命他自杀,万一逼急了他率兵易帜,不被他杀了就算不错了,这些人还真不是一般地迂腐。
      也有那指桑骂槐的:“圣上,朝中最忌权臣勾结边将,这安国侯为何能够轻易放下他的两州军政大事,冒着被叱责的危险赶回京城,又专捡深夜祭拜,其中必有隐情。其实朝中早就有人私下结党营私,为我朝千秋大业考虑,请圣上还是早做提防为上策。”说完,还冷眼扫视了一下朝堂之上的杨家众人。
      “蠢话。”这杨善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见识,可也毕竟在这大殿内混过了十几年的光阴,钩心斗角的事情那是见得太多了。“没

第四十五章 朝堂党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