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朝廷威严受损,夜不能寐,恳请陛下速速诏告天下,发各州义兵一举灭之。”
“我父在世之时,每每提及此人,必说其脑后天生反骨,有朝一日定为祸国家。今其仰仗部下兵强马悍,公然出兵征伐齐王属地,实属谋逆之举,臣率我杨家族人,共同声讨这个奸臣。”
“齐王乃我一母同胞之骨肉血亲,自幼品行高尚,处处行事恪守君子之礼。反观吴青峰,出身卑贱军户,自幼刁蛮顽劣,性格凶残。贪我王弟所属物产丰盛,诬告在先,刀兵在后,夺其领地,此举天地难容,人神共愤。我楚地虽远隔万里,仍愿起义兵讨之。天下志士有可献其首级者,万户侯爵,百万金帛为谢。”
“吴青峰亡臣子礼,大逆无道,我朝开国以来,禀行垂衣裳而天下治,安国公冒天下之大不韪,辜负圣上待他以社稷之臣厚恩,理应剥其官爵,夺其兵权,贬为庶民。”
一时间最初还站在舞阳军一边,声称要把伤害秋小姐的幕后真凶碎尸万段的各方势力,全都站到了另外一边。后宫的太后看着奏章,听着群臣的诤言,心里大感受用。这证明什么,证明高家的天赐皇权深入人心,大家还是拥护帝国和当今圣上的。可乐归乐,这吴青峰和舞阳军就是那么好收拾的?一旦不慎,又逼反一个,帝国的境遇可就太危险了。
太后精明,各方势力也不傻,明面上骂得凶,暗地里派往舞阳军中的使者说的就是另外一番话了。
最通常的是这类话:“齐王不仁,公爷此举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我家王爷还是把你我双方友情放在首位的。”
再出格点的也有:“我家大人难啊,不迎合那些奸佞必遭小人暗算,再说留在京师,保住权位,正可在今后与舞阳互为臂助。其实我家大人对你们的举动是十分支持,底下做了很多工作,要不京师里的局面更糟。”
“做的好,不过我家主人派我来还有一点提醒你家主人,齐王多养死士,不可不防,既然已经做了,那不如做的再干脆些,索性要了他全家性命,斩草就一定要除根。”这样彻彻底底的狠话也是不少。
就连楚王的头号谋士也偷偷跑来,婉转表达了楚王的意思:“齐王虽与我家主上是血亲,但此事确实事出有因,只要不伤齐王性命,尽可一笔勾销。我家主上还是希望贵军尽快接受我方条件,一旦我家主上夺回皇位,定颁告天下,洗去国公爷身上的骂名。”
对这些话,骂也好,捧也罢,舞阳军都保持了缄默。按照周先生最初的方案,此事理应先明示天下,把齐王摆到一个万夫所指的境地,他必会巧言推诿。再选精兵于两方交界生事,最好是大受委屈,当然在齐地的商队也可宣布被齐军劫掠,一步步把齐王逼上绝境,再重金行贿京师重臣,广造声势,最后请旨出兵,一切顺理成章。可这个方案又被吴青峰拒绝了,他是个军人,而不是政治家,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军事上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此事若有骂名,全系我吴青峰私怨,与舞阳军和他人无关。再说我怎忍心为我的家事,搭上太多舞阳子弟性命。周先生之计虽然稳妥,但齐王必有提防,一旦开战,胜是必然,但损失也绝非些许,我宁肯用自身骂名换多些舞阳子弟留住性命。”吴青峰说这番话的时候,周先生感觉这个小公爷还是不够老练狠辣,赵峰认为自己的七弟还是有点稚嫩。只有王雨事后跟部属提起此事时,大赞自己的七哥果然英雄,能够体恤下属,不顾虑世俗之见。
朝廷的决定迟迟不出,大大出名的吴青峰却早已从国之栋梁摇身一变成了大奸大恶之徒。对齐王的问询也十分不顺利,这个成了阶下之囚的王爷坚决否认派出刺客一事。所有的势力都在忙着扩军备战,形势空前紧张。在齐地推行舞阳新政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毕竟这里的地方豪强实力要比饱受战火蹂躏的幽冀一带强上数倍乃至数十倍。蓟县城中,昏迷多日的秋小姐依然未醒,医生们也是束手无策。
就在这个时候,吴青峰又突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上书朝廷,愿意亲自上京请罪,并护送齐王返京。奏章是背着舞阳诸将送走的,在等待朝廷旨意的时间里,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一个个军营里,和每一个他叫得上名字的士卒攀谈。他的咳嗽越来越重了,背影也显得苍老了许多,毕竟出身于一个世代忠良的家庭,面对如此的舆论,年纪尚轻的他似乎有点承受不住了。
第五十六章 举国哗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