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九章 天降大劫[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颗戴着侯爷金冠的人头静静地躺在禁军们的面前,嘴角还居然挂着得意的微笑,仿佛正在讥讽着这支帝国最精锐部队将士们的怯懦。雨水倾落在那张脸庞上,冲去了额头上的血迹,又顺着尚且圆睁的双目径直流淌,在面颊上刻划出了两条血红的泪痕。天地之间除了雨声、雷电,也就偶尔有两三下战马马蹄的敲击声响起,数万禁军静默无语。那个无头的身躯上扎满了箭矢,孤独的挺立在帝国京城的长街上,白衣如血,这个人虽然死了,但他的气势犹存,或许也正是由于他生前的那股死志才引来的一场天哭。雨水落下,落在每个人的肩头,也落在了每个禁军士卒的心上,在他们的脚下,雨水混杂成血水流向京城的每个角落。
      杨思槐很清楚,这支部队已经完了,那些舞阳人和吴青峰的拼死一击彻底击溃了这些禁军的士气,如果沙场之上再度与舞阳军相遇,那么面临的结果只能是败亡。作为一个将领,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舞阳人的忠义,对于吴青峰的刚烈也是佩服有加,但在这你死我活的乱世中,无论手段如何卑鄙,他都必须为自己的家族而战,铲除掉每一个隐藏的危机。他跳下马来,小心翼翼的捧起了那颗首级,轻轻的合上那怒睁的双眼,一咬牙把那人头高高举起:“天朝神威,凡有谋逆之臣,人人得尔诛之,正如此酋。”一道惊雷响起,恰巧压住了他的高喝。
      调动五万禁军设伏,死伤六千多人之后,朝廷终于完成了天诛计划的第一步。四百三十九个舞阳人伏尸街头,吴青峰自杀,候府大小仆役一百六十八口引火,无一偷生,占地颇广的安国候府成了一片瓦砾废墟。杨家胜了,胜的虽然并不光明正大,胜的虽然惨烈,但他们毕竟是活下来的一方。吴青峰的首级立刻被杨思槐亲手包裹起来,带往宫中,当大局将定之时,杨家众人就已离开了宝翰堂,他们需要那个小皇帝来证明这次的行动是多么高尚,是真正的为国除奸,需要小皇帝亲口说出那些硬加在舞阳人头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是无比的正确恰当,也唯有这样,随后的平叛大军才会名正言顺的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
      “死了?死了。怎么能这样。”
      杨思槐入宫以后,见到的并不是兴高采烈的同族兄弟,首先映入他眼中的反倒是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庞。难道是幽冀的舞阳军率先动手了,不可能,绝不可能,京城九门紧闭,连只鸟都飞不出去,都城以外根本收不到吴青峰已死的消息,只要在舞阳诸将的心中认为那个安国侯还活着,舞阳大军就绝不敢轻举妄动,连日来派出的侦骑也没有发回舞阳军异动的消息。今夜对冀州的突袭正是建立在这个时间差的基础之上,计划周详,是绝不可能出现差错的。那么老谋深算的玉桐哥又为什么喃喃自语,一众族人又为何面如土色,那些内监宫女又为何哭泣。
      “什么?死了?”
      “死了。”
      杨思槐瘫坐在地,事态怎么会变成这样,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死的人也死了,老天还真会开玩笑,一个天大的玩笑。
      五岁登基的高升从坐上那个龙椅开始,就面对着一个帝国的乱世,他那些年长的兄长们拥兵自重,以二哥楚王为代表跃跃欲试,想把他下去。朝中外戚权重,外祖父杨善平在世时,朝中百官只知有相不知有君。母亲杨太后耳根子又软,事事都以杨家重臣的意见为准。就连宫中的内监也分成三派,互相争权。父亲高韦留给他一个人人垂涎的皇位,也给他带来了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十三岁的高升年龄日长,对于外戚杨家的反感也就日增,母亲和那些国舅老爷们对他的钳制也就愈甚。在几次企图抗争未果之后,高升索性沉迷于宫中的玩乐,他筑高台、摆酒宴、戏美人、畜奇兽,每日都在内监们的陪伴下寻欢作乐。只要他还是这个帝国名义上的国君,再离奇的想法也会得到满足,而朝中的重臣也乐于他如此。当安国侯府方向燃起烈焰,浓烟直冲云霄的时候,任性的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场白日里的焰火,带着一干内监登上摘星楼看起了热闹。在高升的眼中,不仅有蔓延开来的火势,当然也有长街上禁军盔甲泛起的白光,从未离开过皇宫的皇帝亲眼目睹了那血腥的一幕,看见了肢体四飞,血液横流,看见了受伤倒地的士卒,在地上无助地翻滚。这是人家的地狱,恶魔的修罗场,大受刺激的高升颤栗了,畏惧了,他再也看不下去了,他要躲回到自己温暖的后宫中,要用烈酒安抚自己惊惶的心灵。
      摘星楼是皇宫中最高的建筑,在它的顶层,就连高高的宫墙都阻挡不住楼上人远望的视线。摘星楼很陡,每次攀爬的过程都是对登楼之人体力的考验。高升从没上过这座高楼,夜观星象是太常卜祝的职责。这次如果不是实在无聊,不是出于对那冲天浓烟的好奇,皇帝陛下是不会上楼来的。被宫门外那场厮杀吓坏了的小皇帝实在不忍目睹那惨况,他向后倒退着,嘴里喃喃自语,面色苍白无比。随伺的内监搞不清主子的意图,围在一旁谄笑着递上一杯杯烈酒。这时天色大变,一道闪电仿佛直劈过来,小皇帝突

第六十九章 天降大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