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舞阳铁骑的马蹄声彻夜回荡在东海广阔的原野上空,不过这次并不是为了进行一回象上次入侵齐地那样的闪电作战。他们手持盖有东海王大印的诏书,在东海官吏的陪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接管了全部尚在东海王控制之下的领地。有着百万之众人口,大小城池数百座的东海一夜易主,快得令人吃惊。那位王爷则带着全家数百口人,上千的奴仆,几百车财物在舞阳军队的护送看管之下,踏上了前往幽州避难的漫长路途。此时的杨春雨还在于忙着消化他新到手的数座城池,忙着筹划一轮新的攻势,忙着筹集调配大战所需的各项物资。可惜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妥当,斥候已经传来令他,令所有帝官震惊不已的消息,面前的敌人不再是那些虽然人数众多,可战斗力十分低下的东海府兵,摆在他面前的是闻名天下,无人敢于争锋的舞阳鬼军。
没有人相信这个消息的准确性,那个斥候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与斥责。难道那些舞阳鬼军真的是从地府里钻出来的不成,他们再强悍,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解决东海王那数十万部队,那可是数十万人啊,就是站在那里不加抵抗的径直去杀,也要杀上好久。再说,齐地通往帝国与东海交界这一路有大小城池近百座,攻城不同野战,所需时间颇多,一路打下来没有数月不成。避开城池的话,孤军深入那就意味着完全把后勤补给的通道拱手送给了东海人,虽可鏖战些许时日,但必不久长。莫非东海王早就和舞阳军勾结到了一起?可这也太不可能了,那个盘踞齐地的周先生不是吴青峰,他根本不会为了个什么王爷就傻乎乎的牺牲掉自己的本钱,搭上舞阳鬼军这支精锐。除非东海开出了令他根本无法拒绝的条件,但又能有什么条件可以驱使这些舞阳人跑到帝国与东海对峙的一线上来呢?大家既然都想不明白,只好加派侦旗斥候,力求落实那军报的可靠性。
“大帅,前方城池上确实矗立着舞阳军旗。”
“报,周围数城都已经易帜,全部更换上了黑红色的的舞阳军旗。”
“确实没错,小的仔细打探过,出出入入的兵士都穿着舞阳铁甲。”
“报,大帅,不好了。派出去的斥候小队与离此八十里的地方遭遇了幽冀骑兵,所有人被缴械之后,驱赶回来,他们还让转告大帅,说东海反王已经平定,请大帅班师回京。”
直到这时,杨春雨和一干将领还是对传回来的军报半信半疑,派出去侦察敌情的已经不是普通的士兵,杨春雨派出了他的亲卫和十余名低级军官。随后传回来的军报再次证实了他们最不希望出现的情况,面前的部队的确是舞阳军。杨春雨还是不肯相信,他决定亲自带人去侦看一番。
没错,是舞阳人,帝国只有这么一支部队会用那种鲜血凝干后的酱紫乌黑颜色般的军旗,也只有他们会吹着那种如鬼哭狼嚎一般的号声传讯。杨春雨必须重新调整部署,他还要派人回京请示,贸然与舞阳人开战可不是他这个前线统兵的大将可以自行决定的。不过这一来一回之间,观望徘徊之日,足足把十几万帝队拖在东海边境一带半月之久,足够周先生调动军队布防完毕的了。舞阳人掌握了战场上最宝贵的时机,若是开战,胜利的天平估计已然倒向了舞阳一方。
东海战事初启的时候,没有人预料到会出现后来那么一个局面。舞阳军的迅速介入,完全改变了东海三州七郡的格局。按照杨家的想法和谋划,他们本应该把大军集结在冀州境内,全力对抗张全胜所部,确保鹏州和舞阳城与幽冀等地的联系。可那个狡猾的周先生偏偏出了一招妙棋,他舍冀州不顾,借助杨春雨一战坑杀十余万东海精兵给东海上下带来的巨大心理恐慌,不费吹灰之力,仅凭了个承诺,就接管了东海三州七郡六十二县中的大部,再度壮大了舞阳实力,并且直接对朝廷形成了两面包围的态势。
战或不战,都已然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杨春雨索性不去想它了,他死死守住先前占据的三个县,不过这些地方在那场大战之后,完全变成了一块死地。百姓不是在城破之时被劫掠成性的帝国部队砍掉了脑袋,就是在杨春雨那恶魔般的名声下拖家带口的向东海腹地逃亡。这三个县成了一块无味的鸡肋,能看见的面孔除了军人之外,就是随军的役夫,原来的东海土著全凑在一起也不足四千之数,这其中还包括了被军队扣押起来的军妓和准备向他们家人勒索赎金的人质。杨春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好在舞阳军队也只是停在那里,不肯前进半步,战局就这么胶滞下去了。
第八十章 复仇之战(七)东海二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