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一章 天降祥瑞[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深秋的季节里,对于大多数成汉人来说委实不是个好时光,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剩下的就是计算交纳给官府的钱粮和留给自己度日的口粮了,这几年天下并不太平,异族入侵,七王作乱,豪强并起,百姓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苦。朝廷的旨意也是改了又改,今天还在说那个舞阳的小侯爷是国之柱石,堪为文武百官的模范,转眼间却又结果了他的性命,说是有大逆不臣之心,这个说法刚刚在坊间流传开来,朝廷的旨意又来了,说是为奸臣蒙蔽,那个小侯爷又成了大大的忠臣。对于朝堂之上的这些纷争,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敢议论的,六百多年的帝国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监控体系,任何一句抱怨都可能给大家带来灭门之祸。百姓也早就习惯了税吏按时出现在村口的身影,只不过这几年的税赋的确太高,不少人都索性卖身为奴,托庇于当地的豪强门下,土地的兼并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它就像火山下的熔岩在慢慢涌动,一点点打磨掉了百姓对帝国的信心。可是今年的深秋不同以往,朝廷的官吏给生活重压下的百姓带来了希望,七王之乱在历经数年之后终于得以平定,最后一个胆敢负隅顽抗的藩王——南阳王高建的首级被快马带着在各个州郡传看,胆敢触怒朝廷天威者,就是如此下场,各地的豪强在战栗,而百姓的心头却涌出了一份欣喜,战事平定以后,那些种类繁多的税赋也就该削減了,大概明年的春节会是个好年。
      帝都里的大小府邸内也基本上充斥着庆贺的声音,尤其是杨府,前来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门口的仆人手里拿着厚厚的名帖不住里外穿梭。南阳王的败亡,在这些奸滑成精的官员们眼中,自然意味着旧有权力格局的彻底打破,先帝高韦的几个儿子中除了东海王被舞阳军囚禁在偏远的幽州之外,死的死,亡的亡,当年被吴青峰护送进京的齐王今年夏天也被宰相大人扣了个勾结南阳诸王,企图谋逆的罪名绞杀在他看守的皇陵附近了。济南王带着家小,自己捆绑着自己进京请罪,自愿被贬为庶民,流放于他乡。朝廷对此虽然对此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断,可是按照丞相大人一贯的做法,估计能保住他家小的性命就属大大的幸事。至此,高家的皇族血脉可以称得上是为之一断,短短的数年之间,这个昔日的帝国黄金家族,世代的统治者竟然沦落为需要看臣子的心情存活,傻子也明白,天大概就要变了。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雨飘摇的成汉帝国这次真的走到了命运攸关的当口,宫中的那个小皇帝虽然号称是先皇遗孤,是高姓皇族的继承者,可是正如诸王在世时发布的檄文所言,恐怕除了杨家之外,鬼才弄得清他究竟继承了哪滴血脉,那把龙椅又能坐稳几时。
      现在的杨氏一族,内有掌握朝廷各部实权的杨家诸公,外有无数的门生故吏,尤其是那位手握重兵,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杨春雨在一旁护驾,家族的权势和声望已经达到了为人臣的顶峰,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需要一些聪明的大臣们出面表态了。
      南阳王的首级被快马送进京师的第三日,就有一位胆大的大臣递上奏章,声称宰相大人一心为公,呕心沥血,堪称百官典范,世人楷模,为表彰他的莫大功绩,朝廷理应再加封赏。恰逢皇帝年幼,无法亲政,帝国又大乱初歇,为安世事,为顺朝政,下应民心,上应天意,宰相大人的王爵又已到为人臣的最高位,无法再进一步晋升,不如赐他“亚父”的称号,皇帝对他则持子侄之礼,效法当年周公辅政的典故,将朝政大权尽数交由丞相处理。这份奏章摆明了就是不再把皇帝放在眼里,满篇充满了对杨玉桐阿谀奉承的气味,一些老臣虽然对此相当不满,可是在廷议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加以驳斥。好在关键的时候,一心为公,忠心可昭日月的丞相大人果断制止了这种荒谬的言论,他义正言辞的声音在高高的朝堂之上有力的回荡着。
      “国岂能一日无君。”
      “为人臣子者无论功高是否盖日月,又怎能不恪守本分。”
      “我杨家世代忠义,这种斗胆之举又如何可以承受。”
      丞相大人的答复在皇宫大殿的四壁回应,文武百官的回应也同样回响在大殿之中,“宰相大人尽忠为国,实乃国之柱石,万民之幸。”
      被丞相大人亲口呵斥的这位大臣虽然在朝堂上丢了面子,可是很快发自丞相府内的任命就已经摆在他的面前,是平调,而且是被平调为一郡之太守,要知道这是多少京官梦寐以求的事情,官位不在于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手里权力的大小,京官也就是个名声好听,要知道天子脚下到处都是贵胄豪门,说的好听称呼您一声大人,可说实在的却连丞相府前的门房都不如,这一外放出京,那好歹也是一方父母,大权在握,用不着每日仰人鼻息,简直称得上是天壤之别。于

第一百零一章 天降祥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