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三章 大幕将启[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在丞相大人全心全意对付着那顿极为丰盛的夜宵的时候,京城里另一处府邸之中也在同时上演着一场激烈的争辩。这些穿着不同颜色服饰的人中以老者居多,唯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人身上还带着一份诡异的气息,屋内的烛火被刻意的遮蔽起来,就在一团暗影之中连众人的声音也显得是那么低沉。
      “现今国势糜烂如此,百姓流离失所,各地豪强大族无不战栗,那杨家可真称得上是咄咄逼人啊。”
      “明公说得对,你们看看杨善华那恶徒近日来的种种行径,似乎天下已在他杨家囊中。我们世受皇恩,可面对君上受欺,诸王亡命,难道只能袖手旁观,做些空谈不成?这样下去,我们百年之后,又有何颜面面对先王和自家的列祖列宗。”
      “那你还想怎样,说好听些我们是国之重臣,说实在些还不全要看杨家眼色行事,京师禁军、缇骑、宿卫诸部大半都在杨家控制之下,他们养大的那个小魔王还统领着帝国最强大的军团在南方坐镇。前些日,谏议大夫蔡大人、议郎田大人、少府丞潘大人几位不过是看不惯杨家的飞扬跋扈,联名上了道奏章,结果就被扣了个勾结外王,企图谋逆的罪名,全家下狱。廷尉左监陈大人私下跟我说,几位大人被连夜缉捕入狱之后就上了大刑逼供,就连蔡大人十岁的小孙儿都没有逃过一顿毒打。”
      听到此处,屋内众人顿生兔死狐悲之心,唏嘘声四起。下手就座的一个中年文士环顾了一下大家,嘴角不屑的抽动了几下,突然发出了一声冷哼。“那么,我就想请问路公,听闻你这一番话,莫非你是怕了那些贼子不成,若是如此,还议论什么,我们尽皆回府,明早一起上表拥戴那杨氏即位罢了。”
      一番抢白之后,刚才那位路大人顿时被气的须眉倒竖,指着这中年文士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好了,诸公莫作争吵,咱家明白各位都是先皇信得过的忠臣,大人们都身居高位,又怎能做出这市井贱民坊间争斗的架式,传扬出去,岂不令人耻笑。”那面白无须,端坐上位的中年人见大家隐有剑拔弩张的态势,忙开口劝导,声音是出奇的尖利,原来竟然是个宦官。要知道朝中清流一向与宦官不合,在这种时候居然能看见双方坐在一起议事,倒也是稀罕。
      “嗯,咳”坐在最上位的那位老者微微睁开双眼,轻声咳了一下,顿时屋内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这位老者虽然已年过八旬,却是帝国五朝元老,在高韦在世的时候就担任过太尉的要职,虽然已经在家修养多年,但威望的确是在座的诸位远远不可比及的。“各位大人要以国事为重,现在形势如此艰难,你们还内斗不休,莫非想让杨家先动手结果了大家性命不成。”老大人一开口,刚才还脸红脖子粗象斗鸡一般互相指责的两位大人立刻面色羞红,低下头再不做声了。
      “我也知道诸公心忧国事,才会如此动情,可现在一招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帝国到今日,能依靠的也只有在座诸位了,还请大家团结一心,共谋良策,决不能让帝国六百年的基业就葬送在我们手里。若是如此,老臣又如何面对先皇厚恩啊。”说到动情之处,两行浊泪滑过了老大人的脸庞。
      曾几何时,在座的这些大人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汇集在一起,足以改变君王头脑里最顽固的意志,他们的庄园散布在帝国最富庶的土地之上,身边跟随的奴仆可以排到数里之长。当那位一代权相杨善平大人刚刚勉强挤身于帝国高官的行列里时,老太尉早已担任了多年的卫将军一职,如果在官道上相遇,杨大人还得规规矩矩的行下属晚辈之礼。可现在一切都变了,杨家已经从一支外戚飞快的成长为帝国最有权势的官宦人家,而且还很有可能把整个帝国放入他杨家自己的囊中。这一切都是因为那该死的战乱,先是异族的入侵,贱民的暴动,紧接着东胡人的马刀又让豪族们丢掉了幽冀一带世代传承的庄园,那倒也无所谓,毕竟那里是苦寒之地,每年的收获也有限。可是好不容易盼着那胆大妄为、夺走这一切的吴青峰丧了命,这之后持续几年的内乱却使大家的损失更为惨重,张全胜的叛军象蝗虫一般吞噬掉了一切,虽然帝国在平定叛乱之后发还了土地,但是所有的百姓不是已经丧命,就是被舞阳军胁裹着带到东海和齐地去了,没有那些贱民,土地又有什么用,难道要让大人们自己去耕种收割不成。再往后,那个杨家的小魔鬼更可怕,他竟然把富庶繁华的江南半部变成了一片荒野。都说乱世百姓苦,其实老爷们也苦,贱民只要填饱肚子能够活下去就行,可贵族们还有没完没了的酒宴、聚会、应酬、回礼,还要强撑起一个世家应有的门面,这一切本已经够令大人们难过不已了,可现在那个杨家居然胆敢思谋什么改朝换代,谁都明白这就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他们是想把大人们本不宽裕的家底也尽数洗劫一空。没有权力作为依靠,这些豪门也好,望族也罢,绝对不可能撑过两代。利益和命运的驱使下,本来是互为对手的清流、宦官和地方豪族马上纠集到了一起,他们要凭借自己的力量阻止这一切,保住自己手中已经所剩不多的权力。
      叫嚷归叫嚷,各位大人们也是早经宦海,深深懂得血性只不过能换来杀身之祸的道理,所以议论了半天,也没有商议出个所以然来。老太尉倒是不急,好歹年青的时候他也领过兵,打过仗,虽说那不过是跟在舞阳军的屁股后面屠杀过几个异族小部落,征讨过一些手持农具的叛民,但毕竟还是见过血的。坊间的百姓有一句话说得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军队作为支撑,想跟牢牢控制了京师一带的杨家作对,那无异于引颈待屠。不过让他们吵吵也好,不到最关键的时候,自己手里那张牌就显不出价值,再说现在人多嘴杂,万一泄漏出去,那杨家的几个狗崽子可不一定懂得尊老爱幼,老太尉可犯不着搭上这条老命。屋内的争吵平息了稍许,很快又变得激烈起来,这些本来就互相不对付的大人们坐在一起已属不易,想让他们再进一步达成共识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许是年级大了的缘故,没多久老太尉靠在榻上,竟然发出了响亮的鼾声,主人如此大家也就不免有点意兴阑珊。老太尉的幼子宫殿掖门司马大人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自己的老父亲,无奈的摊了摊手无声的发出了逐客令。各位大人只得离座告退,有些兴致尚高的还纠集到一起回府商议去了。只不过听那车中传来的阵阵嬉笑之声,怎么也无法把这与如此严肃的事情联系到一起。
      车轮声响,各位大人远去,屋内的老太尉却猛地醒了,看他的神色,又哪里象一个年迈无用的老者。屋内的众官也没有完全散尽,竟然还留了几个,看见他们还在屋中,老太尉并没有丝毫的惊讶。烛火摇动中,老太尉招了招手,很快他的幼子就陪着一个大汉从后面的帷幔中走了出来,这人走动的速度极快,没几步就已经出现在大家中间。
      “朱将军,你听了这么久,又作何感想啊?”老太尉看着这个大汉,满脸慈祥的问道。
      “回太尉,就凭这些人,若想成事,难于登天。”
      “好,好。说的好啊,一针见血,不愧是大将军帐下的第一猛将。对了,忘记跟诸公介绍了,这位朱维言(感谢读者朱维言大大提供

第一百零三章 大幕将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