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章 新兴宗教[1/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叫作贵族,贵族就是一个国家中最高贵的一群人,因为高高在上,所以人数肯定不会很多,从小生活的圈子也会很小,这就导致他们始终带着一种俯视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他们天生优越感极强,可以接受到别人一生都接触不到的知识,至于能够掌握多少那就另当别论了。富足的生活使他们对于一切都很漠然,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再引起他们的兴趣,当然权力除外。豁达的贵族子弟也不是没有,可是当你一出生就注定将来会被授予大大小小的官职,就连这小职位也是那些平民奋斗一生也很难获取的,更别提你背后还有着一个势力庞大的家族,你要捍卫自己家族的荣誉,保持他的传承,所以身负着重任的贵族子弟们只好在没完没了的政治游戏中主动或不主动的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由于他们的出身,故此很容易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绩,而且这成就还偏巧来的比其他人简单许多,自然他们就会忽视成功过程中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助力,只会把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天生高贵和不凡能力。就算是别人真有什么功劳,他也会一把抓过来据为己有,而绝对不会同那些地位卑贱的家伙分享,因为在他们眼中,除了贵族小圈子里的人以外,其他的人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东西,就连提一下都会失了面子,丢了身份。
      前朝安国侯吴青峰在世的时候,朝中的当权者为何对他如此忌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开国贵族世家的身份。皇帝的位子人人眼热,可回顾一下过去的史书,这能够改朝换代的除了名声显赫的豪族就是胆大包天的贱民,一个根红苗正、手握兵权、部属忠心的青年俊彦,加之年纪轻轻就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放在那位皇帝的手下都会被视为隐患。更何况他还一直躲在舞阳那个小城之中,跟京城的各位大老没有什么通家之好,偏巧还夺去了所有贵族子弟的风光,这么一个人就像是怀揣玉璧、锦衣夜行,想不获罪都难。可是他死后,杨家和京城里的贵族们对于舞阳军的态度就有点轻视了,他们没能及时捕捉到那个传言背后隐藏的信息,或者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这件事情的严重后果。当然对于一个新兴的王朝来说,有着太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值得大家付出精力,想比之下一群贱民加军人杜撰出来的传言就有点微不足道了。杨玉桐的这个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令他无比悔恨,直到临终的最后一刻他也不能原谅自己在此事上的无知,可惜我们都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于是历史的车轮按照它预订的轨迹轰隆隆的继续奔驰下去。
      “回禀上使,这种民间怪谈实在是不值得大惊小怪,我这就调拨人手详加惩处。”
      “您来得正好,我也正为此事头痛不已,这马上春耕在即,可民心不安,实在是大大影响生产,还是大人们高瞻远瞩,有了这道旨意,本官必定恪尽守牧一方的职守,请陛下放心。”
      “朝廷有令,我们就会执行,最近边关事务繁忙,就不陪尊使了,请便。”
      “难办啊,您也知道,我这里不过是个空架子,那林家又虎视眈眈,若是把人力都投在这无关紧要的传言上,万一林家趁乱打进来怎么办,不知道上使有无良策。”
      “扯蛋,那帮京城里的老爷们没事干一拍脑袋,我们底下的就得跑断腿,好了,旨意我收到了,走,喝酒去,我这个人可粗鲁惯了,丑话先说在前边,这酒喝不好可不准走啊。”在朝廷的旨意下发出去之后,舞阳军现在控制的东海、齐地、幽冀、鹏州和辽东先后收到了这封公文,虽然几位将军的态度各有不同,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抗拒,已经遭到一回斥责的尚书台这回并没有敢多事,只是简单的回禀了一声,就把相关的公文置之高阁了。于是在杨玉桐的心中,这个滑稽可笑,荒诞不经的传言已经被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孰知一场改变了神州运程的风暴就因为这道旨意正在激烈的酝酿之中。
      广德元年,新任皇帝杨玉桐带着缔造一个千年帝国的美好愿望,认真的投入到创造一番新天地的宏伟蓝图之中,不可否认,比起前朝成汉的那两个末代小皇帝,他要勤政的多,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并不等同于就是一个受万民景仰的好皇帝,他施行的一系列新政在各地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满或反弹,可是在舞阳军的控制区里,反倒是这道在他心中无关紧要的旨意引发了一场剧烈的不满。态度虽有不同,可是舞阳军中的几位当家人在自己的州郡里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一项完全相同的措施,那就是把朝廷的这道旨意加印数千份,贴满了每个村镇,这还是舞阳军首次对朝廷的旨意如此重视,重视的程度就连朝廷派在那里的密探都不敢相信,在他们发回京师的密报里是这么描述此事的:今各村镇街巷尽皆可见朝廷御旨,短短数日便妇孺皆知此事,街谈坊议也尽是此事。各郡县还有专人宣读,以便目不识丁的草民得晓圣意。足可见圣上威望远播苍生,万民敬服。收到密报之后,尚书台的老爷们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愚昧和无知,正确领会了皇帝的睿智和高瞻远瞩,从此对于关于此事的后续密报一概登记存档了事。既然旨意已经下发,地方官员也认真执行了,那么何必还要硬生出事端,招惹皇帝不开心呢?尚书台的老爷们乐得清闲,再说本朝新立,这点小事早一日了结为上,留出多点时间正好回府操持一点家务。
      京城夜乱牵连到了数百户前朝权贵豪族,光罚没入内府的罪官家眷婢女就有上万人,所有的新贵府中都出于为朝廷减少开支的目的添丁进口了,要知道,那个娇滴滴的婢女可是原来光禄丞的小女儿,后宅那个侍女年纪虽然大了稍许却也是前朝太仆卿新纳的小妾,要是换在原来,又那是这些普通杨家子弟可以呼来喝去,调笑蹂躏的。国事自然要办,家事却也不能放下,要不然谁还想当这劳什子的皇亲国戚。在这种心态之中,一封发自齐地一个最低一级密探的密报根本连拆封都没有就被丢弃在了一旁,那封密报的内容是关于齐地新出现的一种宗教,这个新兴的宗教正在舞阳军的控制区内迅速蔓延着。
      老百姓看不懂朝廷旨意上那些晦涩高深的文字,他们只知道皇帝虽然换了,可是依然不喜欢那位已经故去的小侯爷,不允许大家怀念和祭拜他,否则就是有罪。老百姓的感情也很纯朴很简单,他们只是知道这个小侯爷活着的时候打跑了东胡人,铲除了仗势欺人的豪族大户,给大家分了田地,至于税收比起原来也是少了很多,所以他就是个好人,而好人就应该有好报,可为什么朝廷和皇帝就是不允许大家怀念他呢?大家想不通自然就要去询问那些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对于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老百姓来说,最容易找到或者可以直接面对的智者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地方乡老,一种就是官府小吏,可偏巧就是这两类人对圣旨的解读把整个舞阳军控制区引向了另一个与朝廷初衷相悖的方向。
      吴青峰当年在幽冀创设的新学早就有了学成的学生,这些人比起普通的百姓来说对吴青峰有着更深的感情,他们基本都是当年幽冀流民遗留下来的孤儿,如果不是吴青峰的新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早就冻毙在街头了。再说学校的门楣上直到今日悬挂的还是那块安国舞阳的牌匾,校长的名字也依然是已经不在人世的吴青峰。周先生当年的先见之明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人在年幼无知之时最容易按照成年人规划的

第一百一十章 新兴宗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