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四章 灾民北上[2/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演着悲喜交织的大戏。
      杨家难,掌握西北大权的朱维言更难。虽说西北的蝗灾甚至没有帝国腹地那么严重,但是四州大移民的现状成了西北军最难过的关口。慈、汾、石、岚四州没有成为朱维言预想中的新兴之地,反倒成了横梗在咽喉里的一块骨头。匆匆播撒下去的种子本就成熟的晚,好在今年大热,不会出现寒潮毁田的局面,但是在那一路北上的蝗群面前,抢收不抢收就成了朱维言难以取舍的心结。现在就开镰收割,收获下的粮食虽然可以入口,但是这些没有成熟的麦粒来年如何做种;不收的话,万一蝗群过境那就是一点汤水都剩不下了。从西北原领地调运,笑话,想都不要想,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不但几乎吃光了西北人哪点可怜巴巴的存货,就连种子都不够西北原境播种了。
      “天意啊,天意。”肠子都快毁青了的朱维言欲哭无泪。他太心急了,一场压上了西北根本的赌博实在是过于轻率。他不害怕战死沙场,但是却承受不了那些老实坚韧的西北百姓活生生的饿死在田里。好在他的西北军依然团结,他的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数万将士被派到天边,他们的手里握的不是刀枪而是农具,拥有快马的西北军使秘密潜入帝国腹地,这次他们打探的不是情报,而是蝗群的动向。按照朱维言的命令,一旦蝗群聚西北军的领地有六日之程,那么大批军士便入田抢收,现在她唯一期盼的就是那些该死的飞蝗能在富庶的帝国腹地吃得饱饱的,只要它们在原地多停留一天那么西北军的生机就增添了一丝。
      杨家的严令抢收不但使流民先发,而且抢收后的田野显然不能满足蝗群的胃口,渡过淮水后,蝗群北上的速度反倒是越来越快,江南的庄稼不但使它们胃口大开,也进一步壮大了它们的族群。如果说在江南它们还是像一团乌云一般慢慢掠过,那么现在的蝗群突然像是被惊雷猛炸了一下,突然分裂成无数小团四散开来,它们从乌云变成了地毯。密集程度虽不比当初,可是波及的范围却是大大增加了。好在跟在它们后面的江南流民的胃口更大,蝗群产在土里的虫卵,尚未长出翅膀的幼虫,还有迟滞在后的成虫,只要能被发现,能被捕捉到,能被挖掘出来,都被飞快地填进了灾民的嘴中,如果不是这些灾民不放过一寸土地的掠过,以飞蝗短短数月便可成型的架势,新的蝗虫势必会接连不断的钻出地面,拍打着翅膀加入到新的蝗群之中。
      但是灾民们的嘴里吞咽的远不只是那些该死的飞蝗,他们同样如蝗群一般贪婪,飞鸟走兽,田鼠家禽,甚至是腐肉都会被它们毫不犹豫地吞噬下去。饿怕了人其实不亚于蝗群,或者说他们比蝗群还更加不挑剔食物的好坏。密集的人群,艰难的环境,瘦弱的身体,众多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终于导致了疫病的暴发。一路抛家舍业风餐露宿的流民或许可以逃过饥荒,但是绝对逃不过疫病的魔掌,一夜之间就可能有成百上千的人悲惨的死去。帝国腹地的百姓或许可以容忍他们的附近出现灾民,但是带着疫病的灾民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大规模自发的械斗后,渴望着北上能寻觅到生机的江南流民没有被饿死,却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拳脚棍棒下。
      惊慌失措的江南流民不得不汇集成更大的队伍以保安全,现在的淮河北岸万余人的流民队伍都可以算得上是小股,最大的一支流民队伍甚至超过了十万,首尾相连蔓延十余里。越来越多的庄园被劫掠,越来越多的本地奴隶加入其中,而且流民队伍也开始变得有组织起来,有了组织的流民不但不怕本地百姓为难,反倒会主动出击,械斗的发起方悄悄出现了置换。他们向北,一路向北,把帝国腹地搅了个混乱不堪。
      (朱维言,你那个让我置顶的帖子我看了,置顶两周好了,毕竟这似乎是个广告,时间太长怕被人找麻烦,我也只能如此了,还请你多多包涵。
      可能是我隔段时间就会出现歇笔情况的缘故,现在大家的留言越来越简单,对于乱世故事本身的看法越来越少,这是我的问题,但是还是很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多多给予宝贵意见建议的,诚恳地希望大家能够多就乱世本身留言,你们的留言会为乱世的发展与成熟打造非常好的基础,也会让宝宝在孤独的写作过程中感觉不到孤单。呵呵,在这里宝宝就先谢过各位大大了,感谢你们的支持,期待你们的良言。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今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八十周年,宝宝最后祝所有正在当兵的,或者是当过兵的读者建军节快乐,祝你们万事如意。)

第一百五十四章 灾民北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