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乱了,其实自从成汉末年开始,这动荡的局面就无时无刻不困扰着神州子民。异族入侵、藩王作乱、帝位争夺、拥兵自立、义军四起、王朝更替,几乎没有一天安歇的时候,到现在,伴随着大旱和蝗灾,帝国的大骚乱开始了。江淮灾民北上,与中原腹地原住民矛盾激化,在原有宗族势力的引导下,被逼入绝境的灾民突然迸发出强大的求生,他们不甘心在无望的祈求中活生生饿死,老实巴交的乡民也露出了凶狠的本色,权贵和豪强的田庄、寨堡被流民攻破劫掠,朝廷的大军尽力镇压也无法制止住局势的恶化。再加之疫病流行,饿蜉遍地,民不聊生,脆弱的新周帝国不但没有稳固住自己的根基,反倒是出现了加速崩溃的预兆。九月底,重新起事的瓜田徽纠集江淮武士集团余部,在江南攻城夺县,开仓放粮,自称天下公平王,要不是受大灾之下疫病蔓延的限制,恐怕这群暴民乱党的声势很快就会远超当年赵破奴所率领的破奴军。再加之江南大多数州郡的官吏仍是前朝留任,眼见杨家对江南无力掌控,不少颇具野心的官员索性自守其境,搞起了半独立半自治的行动。
就在同一时间,朱维言最怕的事情还是出现了,蝗群终于进入西北军新得到的四州领地,尽管开镰抢收被拖到了最后一刻,但是他希望的一场丰收完全化为泡影。西北旧地倒是没有蝗虫作乱,但是大旱越来越严重,西北本就缺水,现在不少郡县甚至连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田里的庄稼干枯至极,就是喂牛牛都吃不下去。现今西北人入中原的通道已开,不少不知晓中原大灾的西北百姓也开始向中原迁徙,在他们的心中中原富庶已成常识,那么出外乞食自然就顺理成章了。虽然西北官吏要求朱维言调动兵马,封锁西北乡民外逃的路径,但是朱维言在沉思许久之后果断拒绝了这个建议。
“民无食,我之过,何必再以兵戈阻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维言的表情很轻松,就像解开了一个困扰许久的心结,又像是猛地放下了千斤重担。但是一直守在他身边的韩飞却明显感觉到大帅语气中的那一份无奈与不甘,倾力一搏结果却搏来了这么一个鸡飞蛋打的结果,这是所有西北将士都不忍看到的场面。谁说今年的初秋仍是盛夏一般的酷热,韩飞就明显感觉到身上不住的发冷,他轻手轻脚的把房门关上,屋外的阳光依然是那么刺眼,可是韩飞却提前体味到了北国的严冬。“走了也好,若是能谋得一条生路,也不枉大帅的一番苦心,只是前路崎岖,外出逃荒的西北人不知还要遭遇到多少艰险。”韩飞整了整自己的官衣,摆出了一副精神抖擞、大局在握的模样,越是这个时候西北的高级官员就越要沉着冷静,或许大旱很快就会过去,西北的兴盛就要从明年开始。韩飞在心里默默祈祷了一番,重新投入了紧张的救灾工作之中。
江淮的百姓在外逃、西北的百姓也在外逃,可是他们心目中安宁之地的中原百姓也同样在外逃。蝗灾肆虐,政令严苛,兵过如火,这一切都让中原的百姓难以承受。田里的庄稼尚未成熟就被官府收了去,来年的种子不知道还在何方,若是以往的灾年,野草和果子也算是能够勉强裹腹,但是蝗虫一过就连这点救命的东西都给洗劫了个精光。指望朝廷救济,可那些老爷们不借机夺占你的田地宅院就是万幸了,民不与官斗,谋反更是要掉脑袋的大事,但是我总可以跑吧,天大地大,这万里神州总会找到一块未遭灾的净土,于是中原的百姓也摇身一变成了帝国现在最常见的流民。一时间,无数的流民无目的的涌进了中原,又无目的的向四方开始涌动,你今日刚为逃离家乡的苦海而庆幸,没准明日这里就成了另一群异乡人想要抵达的目的地。若说造化弄人,这天灾加那就是直接的杀人夺命,百姓苦,恐怕再也苦不过今朝。
和神州万里民不聊生相反,高居在皇宫里的杨玉桐听到的可都是好消息。在他英明睿智的领导下,新政已在神州处处开花,并结出了硕果,四海之内,万民无不歌颂。蝗灾,那哪能称得上是灾祸啊,只不过是地方官吏夸大其词为了谋取朝廷的赈济罢了。暴民作乱那更是无稽之谈,不过是些许土匪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只要派出千把人马保证是手到
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犹胜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