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同时到厂的两位外聘日本技术专家,比我还先一步进入生产现场,展开工作。他们每月到工厂指导技术10天左右,合同期是半年。
他们主要围绕产品质量、工艺和效率来改进,小鬼子的工作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要一到点上班,他们就扑身在现场,工人加班他们也是一直跟着,真没浪费公司给他们的每人每天6000元人民那个币啊。
本来我在生产部的工作与他们不交叉,我只负责给他们协调,为此,专门给我配了个翻译做助理。开始,他们很少与我交流,慢慢的通过尹的意见反馈,小鬼子的意见越来越多,主要是现场管理人员配合不积极、甚至不配合,员工对于他们提出的改进方案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这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深入了解。
原来,小鬼子专家的工作状态那是一流的,可是效率问题太值得推敲了。比如,缝制工序两只手要一前一后的问题,他们就会耗费两天时间,这个是个个人习惯问题,就像左撇子一样,只要质量效率达标不必千篇一律;再比如,一款产品衣角起翘问题,其实通过翻译也就2分钟搞定,可他们却揪着几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说就是一上午;再要么就是研究一些与工厂生产现状极不相符、极不实际的工艺流程。
同理可证,各部门负责人异口同声:把我们当傻子了,几句话就解决的问题,让他们牵扯这么长时间。如此以来,大家不是借口有事就是躲开,搞的小鬼子很是上火。
我让翻译助理整理了一下两个技术专家的工作记录,3个月的时间,他们没解决一个是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尖端性技术难题,全是是些小儿科问题的不断放大,在我有理有据的提议下,公司提前结束了他们的工作。也算是为公司节省了一笔无谓的开支。
一晃3个月快到了,我与尹进一步研究了我的工作性质问题,这时日本老头会长再次来到工厂视察。
工厂的方方面面都在按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岗位设置、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等等也都在日益完善中,员工士气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改善。
通过尹的翻译,会长与我进行了一上午的意见交换,最终他提出:请求我担当公司的副总经理,分管日常管理工作,主抓生产。尹也对我说,她下一步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其他几个公司和大客户的开发维护上,公司将交给我来打理。
我在想:这也快点了吧?更快的还在后面呢!
我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生产部,就在生产部各方面不断调整、改进有些眉目的时候,尹找到我,看着生产部的状况很欣慰,公司行政部工作一直抓不上去,行政总监也是整天混日子,打算把他换掉,公司办公区的整顿迫在眉睫,否则与生产部的改革也不相匹配。
听起来也有道理,不过,企业改革是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许许多多的细节问题要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靠有力的监督和执行来逐步改观、实现的。
就拿工人上下班换鞋一事来说,我带领车间各部门的负责人天天轮值站在鞋柜区,从提醒、记录,到现场罚款,半个月才基本杜绝。
我设计的处罚制度是连带责任的,也就是说,一个员工违规被处罚,从他的部门负责人到班长跟他一起受罚,而且,罚金是与职务对等的。只要是主任级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出现被处罚现象,我也跟着加倍缴纳罚金,最多的一个月,我个人被连带了1500多元。
大家由不接受、不理解到无奈和心悦诚服的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我称之为——快乐负激励。
当然,奖励也是如法炮制。
我的工作计划不得不再一次做重大调整,计划不如变化快!
面对公司管理部门的改革,其抵触情绪可想而知。这部分人自以为智商高出生产部人员一等,在我看来,只是学历高些,做人的素质还未必高于一线工人。
首先跳出来的是财务部部长,这位身高马大却透着一股女人气,且是一副典型的汉奸相,对尹俯眉低首、毕恭毕敬,常常以表决心来示忠心。对待其他部门前来签字报销的员工,却是摆出一副与其年龄(31岁)极不相称的阴沉脸,人缘极差,且他本部门的会计、出纳也都对他不屑一顾、极少言语,每日吃午饭都没人与他为伍。
在我重新搬回楼上办公室后,他较早的主动找我沟通工作,看着他一脸的媚态,我是发自内心的恶心,不过工作还是工作。
为了博取我的好感,这家伙不惜透漏公司的一些隐秘财务问题。之前我与尹有约定,我只负责财务部的行政管理,业务(动钱)问题我不插手,这也是
(四十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