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献降[1/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夜静如水。曹操站在寿春城头,俯瞰着城中的华宫宝殿,那些从袁术时代留下来的建筑,尚未蒙上岁月的灰尘,而这里雄峙一方的豪杰们,已经都成了明日黄花。从寿春城中上演了内讧的那一幕开始,他就知道这座城池的陷落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这座建筑不自行崩溃简直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他所最为忌讳的对手的倒台,竟然是这么没有英雄气概。让曹操自己来选择的话,他倒宁愿这位勇冠三军的对手是自愿牺牲,而非沦为阶下囚。但是刚愎自用以及缺乏技巧让这位值得敬佩的对手陷入了他为自己亲手编织的罗网中,被手下所出卖,出卖的结果就是永久失去了自由,而可预见的将来,或许还要失去生命。不过现在主动权更加完全的掌握在大汉丞相,自己的手中。  陈宫不算是一个恪守恕道的人,他也懂得在什么时候应当放弃一些道义,但是不巧的是这封阐述了他对于处理淮南旧将观点书信,落到了当事人的手中,而信中所表达的心机的深沉和狠毒,都不是当事人所能够接受的,于是可以大致推测吕布也是抱有和他同样的想法,于是淮南的众人就拥有了坚定的决心和十足的理由,来进行反叛的事业。在许汜的鼓动下,连夜包围了吕布的府邸,同时利用种种手段,捉住了他们。这场政变样子的反叛,或者反叛性质的政变,带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为这场牵扯了十几万士兵,绵延了近四个月的战争画上了一个虽不完整,但是可以说是阶段性的一个句号。  把吕布的性命捏在手中,曹操可以说是重重的出了一口恶气,这个智谋完全被勇猛所掩盖的人,给自己的事业的打击是最大的,也是最为刻骨铭心的。当年没有能够取得徐州,而令父仇难雪,正是出于此人所赐,现在连这个人也在自己的面前沦为阶下之囚,那么……曹操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或许自己的眼光早就从平原上转移到了整个汉家天下,但是也从未如此用心的观察自己身边的人。  从淮水南畔的一座城市,逐渐的将目光放到整个华夏地区,一张巨大的网正在向自己展开。平定了吕布,但是善后工作似乎一点也不轻松,也因为是一段路刚刚走过了一个界标,现在曹操该考虑的是,如果下一步没有走好,一定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辽等人的余部,还留在八公山上,虽然有李典、乐进两员大将率领重兵把守,但是也只能阻止此人下山,至于要平定,恐怕天下林林总总的山贼草寇,也不至于如此猖獗。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陈宫和高顺,尚且率领着两万多人马,驻扎在这条河流下游三百里的地方。  “丞相今日破城,大宴群臣,为何不见欣慰之色?”一个冷静而又柔和的声音从空中延伸过来,曹操转过头,郭嘉的衣袖正在随风微微起伏。  “若是别人也就罢了,奉孝何必明知故问?”或许在别人面前曹操还要做几分高深,但是在这里完全不必,身后站的都是自己最为信赖的卫士,身边站的又是可以推心置腹的谋臣。  “我想丞相之所以没有立刻将吕布处刑,也是因为这方面的考虑!”郭嘉不动声色的说道。  “吕布此人虽然不过是个有勇无谋之辈,但不可谓对天下局势毫无影响!”曹操说到这里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从这次与吕布的交战来看,这个所谓的有勇无谋似乎又成熟了一些,若不是他天性中无法克服的毛病,还真的是越来越难对付的人物,幸好自己及时将他消灭打倒,否则假以时日,又不知会出现一个怎样的吕布!“我隐约有些担心,但愿是我太过多心了!”在他人面前,曹丞相必须是个刚毅雄才的形象,因为太多的人要仰面看他,太多的人要从他这里得到力量,这就是领袖的作用,也是领袖的义务。而只有在大小二荀,以及郭嘉这样的心腹和智者面前,才能够展露出自己的迷茫懵懂,甚至还有许多的不自信。  “猎物已经变成了食物,接下来二虎争食的局面自然难以避免!”郭嘉的话语中明确指出了瓜分淮南的势在必行,在他看来这场战争根本没有结束。“不过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已经将猎物变成了食物,而王铎的猎物,似乎还在做困兽之斗!”  “不知道袁本初听说我已经擒获吕布,会作何感想!”曹操拍着城堞,向北方遥望,深深吐了一口气。    “真是贺喜大王!”众人簇拥着王铎来到了大帐中坐下,王铎是今日才率主力来到太史慈军中的,他的大齐政权中的精英几乎都在此地麇集,也正是因为前锋在淮水之畔的受挫,让王铎真正动了火气,准备亲自来收服广陵这片他早已窥觇多年的土地。  “有什么喜事?”王铎坐在主帅的席位上,他没有准备责备太史慈,毕竟对手是有着陷阵营称号的高顺和海内闻名的智者陈宫,就算是自己,也未必有大的把握来对付这两人的组合,因此他准备在研究了此处具体战况之后才划定计谋,却不料刚一落座,就有人上来贺喜。  赵昱随从太史慈的军队掌管度支,此刻他来到王铎面前报告最新的消息:“曹操于四日前打破寿春,生擒吕布、魏续、宋宪、臧霸等将,现在高顺军中已经军心大乱,人心浮动,说不定已经溃不成军了。”  刚刚跟随王铎到达的官员们都是大吃一惊,天下的飞将被擒,也就是说淮南从此成为了曹操的地盘,这个消息绝对是有轰动效应的。得失也很简单,面前的敌军是吕布的残余势力,所谓蛇无头不行,现在王铎自己又率领大军来到,淮水之畔已经集结了十二万的青州兵,谅敌军无法应敌,想要回去救主也是完全不可能,那么等待在面前的除了胜利还有什么呢?因此这个消息自然算得上是好消息,而且也能够让大家振奋一下了。  王铎却恍若失魂落魄一般,本想把手中的文书放在手旁的桌案上,却不小心扔在了地下,眼睛还没有离开赵昱满是红光的脸庞,失声道:“曹孟德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真令人匪夷所思!”其实这句话说得大失公允,曹操从出兵到现在已经近四个月,就是围住寿春也两月有余,对于供给粮草的官员来说,这场战争称得上是旷日持久,但是对于吕布这样一个庞大的势力来说,只有区区四个月就被扫荡一空,这的确已经大大出乎王铎的意料,也打乱了他的计划。  说是一扫而空也不恰当,眼前的陈宫、高顺所部,又与自己形成了这样一个骑虎难下的局面,现在只有自己主动抽身,才能使双方罢兵,否则就必须拼个鱼死网破,陈宫和高顺已经无路可走,要么遣散部众,流亡地方,要么借着广陵一带苟延残喘,但是曹操会允许这样么?如果广陵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自己领土的西南两面,就全都陷入曹操的合围之势了。而且以陈宫和高顺现在的处境,又怎能主动撤退?他们又能向哪里撤退?如果这样的话,对方背水一战,自己即使胜了,也要承担大量的损失。其实他早就与曹操开始进行一场赛跑,只不过自己始终寄希望于侥幸,即曹操围吕布紧迫,陈宫和高顺回援,那么丢卒保车的战略之下,寿春和淮南自然是车,广陵一带自然就是可以丢弃的小卒,但是现在没来得及形成抉择的局面,却已经把卒子逼老,恐怕事情就棘手得多了。  现在需要的是当机立断,如果陈宫和高顺还在这里活跃,那么也可以成为掣肘曹操的一股势力,王铎站起身来说道:“既然这样,我们不如退兵!”  这句话更具有轰动效应,几乎所有的文武都大不以为然,尤其以提供这个消息的赵昱反应最为激烈:“大王如何出此丧气之言?”“我等正该创些功业,怎能让将士空走一遭?”“大王莫不是怕了曹操,不敢与之正面交锋!”一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王铎还正是有些不想与曹操正面为敌的想法存在,但是又不能明确表示出来,当时说道:“敌人已成穷寇,要继续逼迫实在无益。何况如果我们取得了广陵,就要正面面对曹操了,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我还不想和曹孟德交战!”话未说完,忽听外面传报:“高顺将军求见!”众人都是一怔。  敌军中的主帅竟然微服来见,真不知道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如果说高顺是个追求荣华富贵的人,似乎又有悖于自己对他的一贯理解。王铎一时甚至不知道该让他进来,还是干脆拒之门外。  “来得正好!”陈书跳起身来,日前他被高顺射伤,现在还未痊愈,虽然心中也是敬佩高顺统兵之能,但是自诩英雄的人,往往要恩怨分明。  “大王!高顺只身来见,分明不把我们看在眼里!”“正好趁此时机,擒住高顺,让他手下不战而降!”众人再次议论纷纷,不过这些话就算他们不说,王铎也能够想到,不过他现在想的是高顺或许是来投诚的,只是这真实目的,着实让他费尽思量。  “尔等且先就座!”王铎沉声说道。众人才渐渐的回到座位上,“不要什么事都七嘴八舌的来说!不管他来意如何,总要先听取一番,就请高将军进来!”他前几句是朝着手下众人说的,埋怨他们一向的恶习,这也是王铎最为头痛的事情,这些农民起义出身的将领们很多都是缺乏起码教养的人,上次郭嘉来访就几乎被人看扁,如果这次再有什么笑柄传出,对于自己的霸业就更不利,不过积习既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善,就只有常常训诫了。当然眼下最该关心的问题是高顺的来意,这次会晤不管有什么样的结果,都能左右大齐朝廷的命运。  高顺一身戎装,脸上表情凝重,腰间的佩剑在进帐之前就已解下,只是怀中抱着一个盒子始终不肯交给门前的侍卫,王铎看见如此情形,不免心中动了怀疑,但是还是大方的说道:“高将军不会行刺于孤王,就让他带着那个匣子进来!”太史慈等名将都在身侧,王铎自忖不会失手于高顺,所以就算让他带了那个盒子进来,又有什么要紧?反倒是自己一味缩手缩脚,容易惹人耻笑。  高顺进帐来微微欠身,先犹豫了半晌,然后说道:“末将高顺,特来拜谒大王。”  “不敢,”

第十四章、献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