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开战[1/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董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邪,竟然会相信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毛头小子,不仅跟随他下山,甚至跟随他到了另一个州的首府。而自己和自己怀中所抱的婴儿,可以说都是能够影响天下诸侯关系的人——毕竟曹操的追捕和袁绍的檄文让皇子的价值更加提升——可是自己却这样轻易的跟随他来了。现在想来,或许是之前在他家度过的那个不寻常的夜晚,给了自己信心的?而且也是因为现在所要投靠的人,是如此的具有令名。  进入这个州的首府,董英感觉到了一种特殊的祥和,虽然因为战争和世道的荒乱,这里并没有什么都会的模样,但是人民却轻松自如。从那些熙来攘往的人们的表情上,董英感到了似乎是大病初愈后的虽然虚弱,但已经充满希望的感觉,即使他来自新朝气象的许都,也不比这里好多少。由此他开始迫切的想要见一见这里的主人了,那位著名的刘使君。  “你说要为我们引见,你与刘使君很熟悉么?”董英问带他来的少年。  “我与刘使君从未谋面……”  “那你莫非是有名士的介绍?或者是与刘使君有亲眷?”董英仍然不死心,也不相信这样就能见到想要见的人。  “在下既然是逃犯,又怎么可能有名士的介绍?”少年微微笑着,打起马鞭,轻轻的瞥了一眼州府的衙门。  董英似乎是有些失望,但是远没有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失望。即使这里不能收留自己,也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家破人亡之后,还有什么比孤身流离四海更令人悲伤的呢?怀中的婴儿还童蒙无知,更不会懂得人生的仇恨、痛苦,那么现在承受这些的人,也只有作为他父亲的天子,还有携带着他流亡的我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担心还在刘驰那里的皇长子刘晟,论起曹操的性格,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这个外甥呢?那么天下的局势会为这个而改变么?眼前这个人,他能庇护我们么?    “使君大人,门外有人求见!”  “哦?是什么样的人?”  “不……不清楚,是一个少年,名刺在这里。”  “徐庶?似乎并不认识这个人呢!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那是不是打发了?”“不,还是请他进来!”  “在下徐庶,见过刘使君!”徐庶走上厅堂,对面坐着他想要见到的人,仪表堂堂,连忙上前拜见。  “徐先生请坐,”使君答道,看这人实在是年轻,又英伟机警,不由得又问道:“先生从何处来?莫非有所赐教?”  “在下幼年时杀过些人,现在在伏牛山中隐居,这次来投奔使君,是有件事情请教。”徐庶毫不讳言,又低头一揖。  “先生不必拘礼,有话尽管问,刘备知无不言。”原来徐庶拉董英所来投奔的,便是汝南的刘备。  “在下只是有疑惑,使君真的是汉室宗亲么?”徐庶问道。刘备脸上微微呈现出惊讶之色,只回答道:“有宗谱可考,不知徐先生是否要看?”旁边关张二人大怒,都瞪眼看着这个少年,目光中露出杀气。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有侮辱性了。  徐庶微微一笑道:“使君是与不是,都不重要,刘表、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又见他们做什么拱卫王室的事了?所谓韩、魏姬姓,不如齐之有姜,不知使君自比古今,有何看法?”刘备又是一怔,不想今天忽然来了这么一个少年,每句话里似乎都别有深意,而我刘备蜗居在汝南,兵不过两万,将只十数人而已,他为何会来这里?又为何会对我说这些?莫非是真正的贤者?  想到这里连忙起身谢道:“先生实鉴,备忝为宗室,愧不如齐桓之事!但是汝南地狭兵少,备辗转半生,未有寸功,愿先生教我!”他辞席下座,态度甚为诚挚,徐庶也没有想到身为一方之主,竟然也会如此礼贤下士,看来刘备仁厚之名也不是虚得,可喜自己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子失权,汉室陵替,四方豪杰皆思建功立业,使君既然是宗室,不忍见高祖基业毁弃,虽然百折,未必挠尔!日前曹操欺凌天子,削弱朝廷,直入宫门,焰炽高张,荼毒国母,逼离皇子,难道使君一点也不为之愤慨么?袁绍发檄讨逆,直此已有数日,诸侯未有响应者,使君难道不想趁这个机会,纠合义士共讨国贼么?苟能得胜,则功追桓、文,苟不能得胜,亦将垂名青史!”  刘备哽咽道:“备虽不才,也念家国生养之恩,何尝不想北上京师,匡扶天子?但是……”  徐庶霍然起身,袖手说道:“庶也不才,将引见二人与使君!使君如能奋臂高呼,响应义兵,名声必然大振!于君亦有利焉!”“刘备一人名声,取之何益?”刘备苦笑摇头,说着取袁绍檄文展开读道:“奸谋逞壮,凶心焰起,直入宫门,逼迫天子,残杀国母,追戮龙种,暴行流虐,令人发指,不臣之心,昭然世知。”抚卷感叹良久说道:“似此暴行,备欲诛之也久矣!”  徐庶正色道:“故车骑将军董承之侄,抚军将军董英,携幼皇子在府门前等待使君接见!”  刘备听了大惊失色,回看关张二人,急忙说道:“快准备迎接皇子!随我出迎!”说罢拉着徐庶,一面跑出来,一面整理冠带。  董英正在州府对面的馆驿中歇息,心中盘算着不如去投刘表,刘备虽然与臧洪并称河北义士,最能急公好义,但是毕竟在汝南,曹操威逼之下,他又如何能够敢于高树义旗反对曹操?徐庶去了许久不见回来,他本打算就此离去,但是又觉失礼,只好先等徐庶回来。不料使者忽然通传刘备求见,董英没想到刘备执礼甚恭,连忙也出门相迎。  一时刘备先对皇子行礼,又请董英上座,自己坐下座,徐庶在旁作陪,关张二人在背后侍立。董英本是习武之人,难免先看关张二人,心知都是不世猛将,又看刘备,白面须髯,目有定睛,举止虽然执礼,却难掩盖豪放之气,果然是个英雄,隐隐有高祖之风,不由得肃然起敬。  “皇子与将军到此,备虽鄙陋,不敢不出郭相迎,如今二位微服而入,还请恕备失礼之过!”刘备深深一揖。  董英急忙还礼道:“许都事变,皇子与某虽身为亲贵,已经成了漏网之鱼,各处州府皆不见容纳,未敢叨扰使君!”  刘备愤慨道:“国家不幸,奸臣弄权,敢请将军勿弃汝南地狭兵少,必为天下倡议,共讨曹操!”董英听了大喜道:“若天下人皆如使君,汉室焉得陵夷至此!”众人又感慨一番,刘备再三把自己府邸让给董英和皇子居住,董英推辞不过,只得应了,由此便与皇子在汝南安定下来。  且说当夜徐庶又来见刘备,问道:“使君以为如此便能与曹操抗衡,成就一番事业了么?”刘备白天忽然经历了这样事情,一下子来了这些人投奔,皇子固然是大义的象征,董英本人也是一员世间罕有匹敌的武将,至于跟他一起来的那个徐庶,也机警无比,看来也不是个寻常角色,刘备顿时感到自己蹭蹬半生,一再遭受挫折,但是到了现在终于要有些起色了,心情也就有着说不出的振奋。但是现在到了晚上,仔细思索,就算有了这些人,自己在汝南根基薄弱,士卒不多,最最可怕的是缺少智谋之士,而徐庶引见了皇子来汝南,使得刘备将要成为曹操直接攻击的对象。对手是这样可怕的敌人,自己又处在并不强大的时刻,刘备内心也隐隐担忧,恐怕这次事情不成,就不得不成仁了。  徐庶在这个时候入见,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能不使刘备对他刮目相看?刘备沉吟半晌,还是没有说话。  “使君起于幽蓟之间,辗转中原十余年,有急公好义之美称。又仁德宽厚,民心思向,深得中原之士,然而不能草创事业,追高祖之功业者,是什么原因呢?”徐庶问道。  见刘备沉默不语,徐庶又说道:“曹操阴鸷狼戾,以诡诈取中原;袁绍轻暴骄横,以门楣据河北;王铎背国忘义,以妖法害青徐;唯独使君秉德怀恩,地不过百里,民不过数万,众不过三旅,士不过关、张、赵、糜、简而已,莫非是仁义不如诡诈、出身和善于弄法作怪么?”  刘备沉思良久,前膝皱眉道:“刘备愚鲁,也有志匡扶天下,师从卢太尉,体行仁义,反倒未有寸功,请先生教我!”  “诈术取国,门第之望与妖法邪魅,可以速兴而不可以久!仁义可以久,而不可以速兴。使君若得五百里之地,以为根基,外无战事,内领人民,招收俊彦,整顿兵马,虽短短三年,也必可以颉颃袁、曹,争雄天下,届时汉家重宰天下,又有何难?徐庶所以引皇子来投,其实是想要让将军放弃汝南的!”刘备恍如醍醐灌顶,刚刚开了窍,忽然听徐庶的后面一句话,不由得惊诧,急忙说道:“刘备于败军之际,夺得此地,迩来也三年,根基仅存,如何能够放弃?”  徐庶哈哈大笑,说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汝南地近中原,有诸侯之争,人民不安,且在许昌眉睫之下,使君不愿坐以待毙,便何妨以英雄之气,舍了此地?昔年高祖不王关中而赴汉水巴蜀之地,使君又何疑哉?”刘备点头笑道:“刘备终于明白先生的意思了!”于是便拜徐庶为军师,发信响应袁绍,约期进兵,

第十九章、开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