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入吴[1/2页]

武林大会 歆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吴霜从来没有到过南方,一路上越过巢湖,便看见那芦苇连江,芳草极目,沙鸥寄渚,水田尚在休耕,只是錾开一方方的田地,看上去饶有风味。但是此刻他却不能自在的高兴,天下的大战就要开始,这比自己预想得快了许多,这是一个大的漩涡,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尤其是那些一直关注着局势的诸侯们。自己接了这个差使,可以说是两面为难,一方面要平顺兄长的怒气,另一方面也要说服曹操,现在这两个人能够达成谅解,对于大局无疑是有好处的。按理说这个时候自己理应回到晋阳去协助兄长做最后的准备,虽然并州没有打算立刻参战,但是这也是势在难免,不过此外他更相信,还有其他的事情等着他做。或者是游山玩水的兴致,或者是寻朋觅友的想法,让他放弃了回到晋阳,转而向东南迤逦而来。  吴霜回头看了看并州的方向,那里有那么多人,已经足够了。  后面渐渐行来一大队人,车仗鞍马,脚夫杂役,也有不少人手持利刃,看来是行商的队伍。说起来吴霜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商人了,手下从人忽然上前说:“公子,前面就要到江边了,倘或他们把船买去,我们就不好渡河了!”吴霜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去问问他们是往何处去,如果渡江,能不能携带我们过去,我们付给金赀便是!”从人诺诺而去。  不一时那从人来回报说是往吴郡去的商旅,笑道:“多亏公子问了一句,江北摆渡的船,已经都被他们包下了,不过他们听说是北方来的客人,也就愿意搭乘,也不收钱货!”吴霜默然不语,在踌躇要不要去见一见那商旅的头目道谢,但是自己毕竟是朝廷的大员,向一个商人道谢,未免也有份,当下放马信步而行,只催促后面的人跟上,不要落下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担着生命危险来往,不就是为了获取利益么?我自己千里迢迢的来到江东,不也是为了利益么?  转眼来到大江边上,苍茫无际的碧水,浩浩荡荡的奔流,似乎江心上还有白烟弥漫,根本看不到对岸,这中国最为宽阔的河水,让吴霜不禁立住了马驻足观望。一行人,似乎是官家的人,早已在码头等候,就连那一伙商人也被阻截住了。  吴霜没有想到竟然能在这里遇到故人,而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能在这里遇到亲人。  “公子别来无恙!”诸葛瑾忽然出现在队伍中,来到吴霜的马前一揖,十年岁月,他已经蓄起了胡须,依然没有变化的是端正的态度,和谦谦君子的风度。  吴霜连忙下马,急切说道:“阔别十载,实在是如梦幻一场!”又转脸看旁边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就是已经长大的吴质,笑道:“季重越来越像你父亲了……”一句话未说完不由得有些伤感,自从上次邺城之行,又找到了一位家门故旧,但是堂兄堂弟总不如亲叔侄来得密切,现在家门能够重振,这自然是令他欣喜的事情,而当年的小孩子,现在也长成了男子汉,吴霜觉得虽然自己没有亲自抚养,但是总算能够对早逝的兄嫂有个交待,一时有些百感交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孙将军听说阿叔从并州来,特意派我们二人过江来迎接!”吴质行拜见之礼,然后说道:“这些年不论阿叔在京洛,还是在并州,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小侄也为阿叔高兴!”诸葛瑾在旁笑道:“季重现在也在孙将军幕中,只是诸葛瑾愚鲁,延误了小公子!”吴霜连忙执他手说道:“子瑜言重了,这十年来多亏你了!”又对吴质说道:“孙将军年少英武,你侍奉于他,也算得其人。所以要尽心尽力才好!”他一向觉得个人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虽然在一心侍奉刘驰,但是十年都没有抚育吴质,即使他是亲侄,也没有必要规定他要去跟着自己,自己这个做叔叔的,也只能尽量帮他,而不是强迫他。  诸葛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人各有志,虽然当时是好朋友,也只不过是私交,现在吴霜来到江东,却是为公事,孙策听说吴霜将要出使东吴,早就想见一见刘驰手下的人,再加上这个人也算是名满天下,因此就特意派诸葛瑾和吴质越过长江来接他,唯恐他耽搁了行程。  当下诸葛瑾收住船只,请吴霜下船,那些商人本来是取了船,却被官家强征,都有些不满。吴霜不由问诸葛瑾道:“这船既然是民家的,何必强征?不如我们搭船过去就是。”诸葛瑾笑道:“孙将军恐怕耽搁了公子行程,故此特意要求,如果公子不信,我可以去说说!”诸葛瑾便走到那些商人头目面前,附耳低言几句,那头目忙低头拜道:“既然是将军之名,属下怎敢不从?”说罢便指挥手下退后,另行等待渡船。  诸葛瑾来到面前笑道:“公子且请下船。”吴霜仔细看那些商人,才发现行走动作都有军人风骨,料想是江东派往各地的官商,但是也绝非只是经商那么简单,难怪会对孙策的命令如此恭顺,心中也就没有什么疑惑,便举步上船。只是心中不免忧虑:孙策处心积虑,看来志气不在小,这次江东之行,结果如何还是未知。  一时渡过长江,弃舟登岸,又换马匹。一路向吴中而来,沿路田连阡陌,人烟繁盛,吴霜何曾见过江南水路纵横的景象,拉着诸葛瑾和吴质问这问那,看上去愉快的很。诸葛瑾见他又不急于行路,恐怕耽误了行程,孙策等的急了,便几次提议,吴霜才答应了,不再盘桓,一路飞驰到吴郡。  到了吴郡,已经是次日的傍晚,孙策又派朱治等人在城门迎接,吴霜深知这些人都是东南俊彦,不敢怠慢,大家寒暄一阵,把吴霜安排在馆驿,众人也都告辞回去,只留下诸葛瑾和吴质。  “公子一路劳顿,不如早日休息,明日将军还要与公子见面!”诸葛瑾看天色不早,也准备告辞,他还要向孙策去复命。  “有劳子瑜了!”吴霜看上去神采奕奕,根本不像长途奔驰的人,毕竟这里的春色让他心情变得开朗许多,而遇到了许多故人,以及孙策对自己的重视,也让他对此行充满信心。“如果季重无事,不如暂且留下,我们叔侄江海一别,已近十年,实在是很想聊聊。”  诸葛瑾看了看吴质,朝他点了点头,自己告辞出去。吴质上前再度行家礼,吴霜受礼之后,又拉他坐下,仔细端详道:“当年你不过这么高,现在也成人了!”说罢向北拜道:“哥哥、嫂嫂,你们的儿子成人,子霖也向你们有所交待了!”说罢情难自禁,流下泪来。  吴质也在旁劝道:“总算是久别重逢,不如说些高兴的事情!听说阿叔新添了公子,真是可喜可贺!”吴霜听了也破涕为笑道:“这等事情你竟然也知道了?只是来得匆忙,尚未取名字。你婶婶也常埋怨我把你抛闪在外,只是我们一直经历变动,从长安一路出来,一直到入并州之后,始终是到处奔波,战事不休,也无暇顾及你。但是听

第二十二章、入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