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不多时,姑侄到了殿下屋廊,见殿门口站着两个守门的小宦官跟门神儿似得把殿门守得密不透风。同安长公主拉着侄女儿上前,阴沉着脸,蹙着峨眉,口中好似堆积着将欲喷发的火山,厉声问道:“陛下呢?”
“启禀长公主,陛下与长孙侍郎有要事商量,任何人不得打扰。”
“我是任何人吗!去,告诉李二郎,就说是我来了!”
同安长公主用手指着内殿,厉声呵斥道。
听见外头的吵闹声,李世民遂从席子上站起身走出殿,见这位来势汹汹的长公主,后面还跟着哭哭啼啼的安定公主,心里就明白了。
他沉声道:“姑母来了!快里头坐着吧。”
“参见长公主殿下,安定公主。”长孙无忌敛衽作揖道。
同安大长公主却是看也不看他们一眼,领着安定公主,昂着雄鸡般的头颅走进殿宇。在矮几前的席子上坐定后,她冷冷地瞪了一眼,站在台阶下的李世民,拿出十足的长辈架势,手拍着雕花黑红相间的小案几道:“大唐的男人都是废物,打不过胡虏,就只知送弱女子和亲!和亲,不过权宜之计。自古以来,这样耻辱的和亲,真能遏制胡虏的狼子野心,真正起到,安定边陲的目的了吗?除了丧权辱国外,还有何等好处?”
站在她身边的安定公主,抬起脸来,泪水横流地望着李世民,拉着哭腔,撇着嘴道:“是啊,二哥,我们虽不是一母同胞,但我也是你的亲妹妹啊!难道二哥就真狠得下心,把我送到突厥吗?我不去,不去!”
听得这一老一小的控诉、质问,字字句句犀利无比,满含血泪。好似针一般,狠狠得扎在李世民的心窝子上。他也不想啊,但是…
与颉利可汗爽约,后果不堪设想!他知道,这匹草原恶狼,什么事都干得出!届时,整个大唐也会万劫不复,生灵涂炭。
送公主和亲,缓一时是一时。朕不能为了私情,置社稷黎民于不顾。
李世民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看了一眼跋扈的同安大长公主,以恭敬的态度,强硬的口气道:“姑母,您要弄清楚了,这不是幼童过家家。而是关系大唐江山社稷的大事,岂能儿戏?淑儿年纪小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竟然拉着她,来朕这里胡搅蛮缠!”
“你…你…”同安长公主胸膛起伏着,手颤抖地指着李世民。
长孙无忌站起身,走到长公主面前,好言劝慰道:“长公主殿下,您消消气儿,陛下这么做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着想。安定公主是他的亲妹妹,骨肉相连,他何曾想把自己的亲妹妹,送给劼利可汗啊?”
“哦,你也在啊!”同安长公主似是刚刚发现原来皇后的胞兄,皇帝侄子的舅哥儿,官任尚书右仆射的长孙无忌一样恍然大悟。听得他这番话,她风韵犹存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显而易见的冷笑。
见此,闻此,长孙无忌心里还有不明白的?高傲犹如孔雀般的同安大长公主,打从进殿那刻起,就没有把他这个国舅、宰相放在眼里。虽然,他心里懊恼、忿然,但面上必得做足了恭敬戏码。他脚下退后一步,双手加额,敛衽深深地向同安大长公主作了个揖。
起身时,同安长公主方才正眼看他。此时的长孙无忌,不过而立之年。身材颀长,相貌清俊儒雅。皮肤不是很白,还微微带些古铜。这日没有重要的朝会,故而他穿了件官员素日的常服—圆领束腰的暗灰色燕居袍子,袍身与袖口处印着各式各样的暗纹。头上,扎着黑色幞头。
“哦?”听得这番话后,同安大长公主挑起柳眉,风韵犹存的脸庞浮现出讥诮的神情。眸子犀利地盯着长孙无忌,嘴角微微一勾道:“想当和事老,和稀泥?呵,长孙无忌,你以为自己是这块儿料吗?”
“这…大长公主您…”长孙无忌心中愤懑,面上却努力陪着笑脸道。
“既然你谋略过人,机关算尽,是个足智多谋的人。那么,为何不给你的好妹夫献上既可以免除淑儿和亲,又能安定边防的好计策呢?”
同安长公主瞬了一眼长孙无忌,毫不客气地讽刺道。
言毕,她转过身面对李世民,完全以长辈的架势和口气,毫无顾忌地命令道:“你必须马上取缔和亲的决策!”
闻此,李世民面色铁青,眸子里迸射寒光,怒视了她们一眼,厉声斥责道:“行了,军国大事,岂能听凭尔等妇人龌唣!昔日,越王勾践为了报仇复国,尚且忍辱负重,为夫差奴役。遑论公主呼?身为大唐公主,不知为国献身,只想着如何享乐,贪求富贵荣华?过分!”
同安长公主冷笑道:“我过分?哼,你可以不顾我的感受,也可以不顾淑儿的哭闹。太上皇呢?他的感受,你也不顾及了吗?李世民,你不是一直在标榜孝道,力求做完美天子吗?为江山社稷考虑,固然是明君所为。但是,若你执意送淑儿去突厥讨好蛮夷,再次伤了太上皇的心,你还称得上是孝子吗?不孝之君,又何以完美完善自诩?嗯?”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抹自嘲的苦笑。
唉,所谓打蛇七寸,必中要害,亦如是也。这女人,真够厉害的!她这番话,犹如锋利的匕首,毫不留情地扎在朕的软肋上!
这些年,不论朕怎么努力,阿耶也丝毫没有原谅朕的意思。
人伦悲剧,莫过于父子之间,形同仇敌陌路。
想到此,李世民内心似有动摇,沉默良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对同安长公主道:“姑母息怒,朕怎会再次伤害他老人家呢?和亲的事,还容朕回头跟大臣们再商量一下,是不是该…。”话还没说完,同安长公主冷笑一声,打断道:“就看你的了!淑儿,咱们走!”
说完,拉着安定公主,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世民一屁股跌坐在席子上,闭上眼睛摸着额头,眼下这些事,他实在感到头疼不已。长孙无忌走到他跟前,半跪下来,看着他道:“陛下,公主是心疼侄女,言语过激了一些,您千万不能妄听妇人之言啊!”
李世民的情绪,陷入了低谷。
他摊着双手苦笑道:“都说汉朝妇人厉害,咱大唐的女人,也毫不逊色呀!你也亲眼所见,她摆出那般阵仗,恨不得把朕生吞活剥了!你说,该怎么办!若送淑儿去突厥,惹怒了阿耶…我的罪过,岂不是更大了?不送,颉利可汗虎视眈眈得逼迫更甚!唉,难啊!”
“不如,陛下先缓一缓,暂且稳住太上皇。等他老人家,把和亲的事忘掉了,咱们再从长计议?”长孙无忌建议道。
“也只有如此了。”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
……………
朝廷不再提和亲之事,宫里也似乎平静了下来。
安定公主十分高兴,打心底感激姑姑同安长公主。她觉得,世上除了亲娘外,只有姑姑同安长公主是最疼爱她的。
但好景不长,新可墩的送亲队伍迟迟未来,激起了颉利可汗的怒火。
他认为李世民故意违约。一怒之下带领突厥精骥,一路长途奔袭,血洗了武威郡、沙洲(敦煌)、张掖和武功郡,烽火台上再次起了狼烟。
身穿蓝色军装,外套银色战甲,头戴银色军盔的士卒,骑在一匹枣栗色的高头骏马上。他一手抓着缰绳,一手高举红色的,插着三根翎毛的匣子,高声喊道:“急报,边关急报!”
马儿哒哒地飞奔,扬起一路尘土。
士卒促马驰骋,扯着嗓子喊着“边关急报”车队戒严,百姓让道儿。
直到崇德门,方跃下马背,举着紧急战报,好似要飞起来般跑到两仪殿。
殿前,有九重高低不齐的台阶。他一面奔上高入云霄的九重石阶,一面大喊
第六章 和亲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