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二十七章 理性的御史[2/2页]

锦唐梦 陈叔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向?”
     百骑最近为反贼武攸绪之事,抓了数十位大小官吏,给事中萧德还被江湖游侠所杀,弄出了不小的动静,自然是无人不知。这可是永贞六年以来,京畿官场最大的波折。
     皇帝少年时锐意进取,杀伐决断,不管是裴炎这种权奸,还是武后那种权后,皆不能制,尽皆授首,身死魂灭为天下笑。
     这些年来,朝廷不断提升官员的待遇,除了贪官污吏,对犯错的官员,也都是从宽处理。不少人都觉得陛下人到中年,越发的深沉内敛了,待人也和气多了。
     所以,一些人生出了倦怠之意,在朝人浮于事,私下里男盗女娼,自以为可以瞒过圣天子,也给了贼人以可趁之机。
     可通过这次百骑的行动,让长安官场为之一震,皇帝依然是过去那个刚愎雄猜的帝王,而他们也为德行的缺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乱臣贼子,贪官污吏,人人得而诛之,这自然是没得说。不管是御史台,还是清流,对此都没什么意见。
     但因为一个武攸绪,将所有的犯官都打为反贼,是不是有些过了?
     五天前,马寿方上了一份奏章专论此事,他奏章的中心意思是:若犯官为反贼武攸绪爪牙,暗中对朝廷不利,悖逆君恩,以反贼论处,自无不可。
     若犯官仅因为私德有亏,贪财好色,为人所趁,不得不从贼,那罪名就该另当别论。毕竟前有严苛的官律,后被反贼拿了把柄,他们没得选。
     自武德年起,朝廷颁《武德律》,到贞观、永徽两朝完善,至今日的近乎完美的《永贞律》,里面都写着,大唐王法之下,犯到哪条治哪条。
     甚至皇帝自己也说过,永贞一朝的律法虽严,却不肆意加罪,枉杀人命。
     如果,继续把这些犯官交给百骑,罪轻的罪名也得夷灭三族,阖府上下满门抄斩。如此一来,多平添多少条性命,造下多大的杀孽?
     马寿方在奏本中请皇帝理性看待官员被拉下水的问题,如果的确不是蓄意参加叛党,意图谋反的,该移交三法司就移交,不能一根棍子把一船人都打翻。
     可奏本送上去五天,犹如石沉大海,皇帝既没说留中,也没说不准。马寿方身为人臣,没法直面问皇帝,当然他也不敢,便想请杜从约这位元舅旁敲侧击一下。
     毕竟枉杀人命对天子的声誉影响不小,请杜从约从旁劝一下,既能保证矫枉过正,也能挽救他外甥在天下人面前的形象,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马寿方不是那种为了名利,就罔顾君父颜面的,所以他选择了这种温和的方式,再一次进谏。皇帝再刚愎雄猜,对待亲娘舅,总还是能多听一听。
     此言一出,杜从约拱了拱手:“寿方兄不愧是言官的中流砥柱,陛下口中办事牢靠之人,从约敬服!”
     马寿方哪敢受元舅之礼,闪身到一旁回道:“马家自太宗朝,三代蒙受皇室的恩典,受三代天子信用,臣怎敢不尽心竭力。”
    喜欢。
  

第三百二十七章 理性的御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