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章 民宿传情,烟火人间[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们不能牺牲舒适度去追求原生态。”
     努尔江挠了挠头:“孩子想学木雕?那我开个亲子体验课吧,材料简单点,让他们先感受一下手感。”
     阿依夏闻言,眼睛一亮:“我也可以在客房里放些手工艺材料包,让客人亲手尝试刺绣或织绸,这样他们不仅能带走纪念品,还能记住这段经历。”
     热依娜笑着补充:“我这边可以教他们做馕饼,如果时间够的话,还可以试试烤包子。”
     李建国在一旁憨厚地点头:“那我多备点馅儿。”
     林砚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进,而是一次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实验。
     每一项调整,都是为了让外来者真正走进这片土地的生活肌理中,而不是匆匆路过、留下一张照片就离开。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老巷子安静得只剩风吹树叶的声音。
     林砚独自走在回茶馆的路上,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个年轻博主的标题——《我在喀什老巷,遇见了最真实的新疆》。
     他轻声自语:“这才是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没完全升起,院子里已经忙碌起来。
     努尔江蹲在门口打磨着新做的门框雕花,动作熟练而专注;
     刘倩正在指挥工人安装新的淋浴设备;
     热依娜的馕坑旁摆满了面团,她一边揉面一边哼着小调;
     帕夏古丽提着桶走进院子,里面装的是昨晚刚做好的酸奶。
     林砚走到阿依夏身边,看到她正将一小袋刺绣材料包放进客房床头。
     “你觉得这样真的有用?”他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依夏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坚定:“以前我觉得这些手艺只能进博物馆,但现在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它们可以融入生活。”
     林砚笑了笑:“那就一起快一点。”
     当天晚上,老院子迎来了第一场“夜话老巷”活动。
     院中点燃了几盏灯笼,风铃随风轻轻摇晃,发出清脆声响。
     游客们围坐在石凳上,有的举着相机,有的拿着本子,脸上写满期待。
     热依娜率先走上前,一首古老的维吾尔民歌在夜色中响起,婉转悠扬。
     帕夏古丽则在旁边演示如何用传统方式制作酸奶,边做边讲解其中的讲究。
     努尔江拿起一块旧木雕,讲述了工具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匠人的智慧。
     林砚站在角落,听着人群中的低声议论和笑声,忽然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他望向坐在对面的阿依夏,发现她也在看他,两人相视一笑。
     这一刻,老巷不再只是过去的影子,而是鲜活的文化现场。
     几天后,巴图尔家的小院挂上了民宿的牌子。
     这个曾经拒绝改造的房东,在儿子的劝说下终于松口。
     他提出唯一条件:“我不出门,但你们不能让我家变成展览馆。”
     林砚尊重他的意愿,只将外厅用于住宿,保留卧室原貌,并请他担任“守屋人”,负责日常维护。
     开业那天晚上,巴图尔站在窗后,看着客人安静入梦,眼角湿润。
     他轻声喃喃:“原来,这屋子还能这么热闹。”
    喜欢。
  

第56章 民宿传情,烟火人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