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9章 沙漠花开,希望萌芽[1/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砚在一次下乡调研中发现,塔克拉玛干边缘村落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大片土地荒废。
     并且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
     这里曾是绿洲的一角,如今却只剩下几户老人守着破旧的土房。
     他走进一户人家,屋檐下挂着几个干瘪的馕饼。
     一位老汉坐在矮凳上,手里握着一把老旧的镰刀。
     “大爷,这片地以前种什么?”
     “棉花,小麦。”老人咳嗽两声,“但现在地下水越来越浅,浇不起水了。”
     “如果能引水呢?”
     老人摇了摇头:“我们连种子都买不起,还说什么引水。”
     林砚沉默片刻,蹲下来问:“那要是种花呢?”
     “花?”老人瞪大了眼,“花能当饭吃吗?你这是哄娃娃玩吧。”
     林砚回到老茶馆后,正看到阿依夏坐在老茶馆里翻看资料。
     她手边摊开一本关于维吾尔族传统民俗的书,其中一页讲到香包的历史用途:用艾德莱斯绸缝制,内填干花、草药,驱虫安神,也作为赠礼之物。
     她突然眼前一亮,拿出手机拍下那页内容,又翻出之前做的市场分析报告。
     石榴花系列的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但大多集中在丝绸制品和刺绣装饰,缺乏轻便小巧的纪念品。
     “我们可以做玫瑰香囊。”她低声说。
     “继续说。”林砚着急的回复她。
     “艾德莱斯绸织成的小袋子,里面装干燥的玫瑰花瓣,既有香气又有文化寓意,还能做成挂件、钥匙扣,便于携带。而且……”
     她顿了顿,“玫瑰本身也可以种植,既能美化环境,也能提取精油、入药、做食品添加剂,是个可持续的产业方向。”
     林砚嘴角上扬,他即刻跑出门来到村委会办公室。
     村长乌拉音听完林砚的计划,脸色阴沉。
     他坐在椅子上,一手捏着烟卷,一手敲打着桌面。
     “你是大学生,懂理论。但我们种了几辈子的地,知道什么能活,什么不能活。”
     他语气生硬,“你让我们种花?这地方连小麦都不长,你指望玫瑰开花?”
     林砚没有争辩,只是笑了笑:“乌村长,您愿不愿意跟我去趟乌鲁木齐?看看别人是怎么种的。”
     “谁种我都信不过。”
     “不是我,是兵团农场。”
     乌拉音愣了一下,没再说话。
     第二天,两人坐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大巴车。
     三小时后,他们站在一处滴灌示范田前。
     成片的玫瑰在阳光下绽放,紫色、粉色、红色交织成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田埂旁立着自动滴灌系统,技术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这种模式,不需要太多水,也不需要大量人力。”
     林砚一边介绍,一边观察乌拉音的表情,“我们可以在喀什试验一小块地,成功后再推广。”
     乌拉音绕着田走了一圈,低头不语。
     临走前,他忽然开口:“你们打算怎么引水?”
     林砚笑了:“先从小做起,我们先找一口井,或者利用现有的排碱渠。”
     回程路上,乌拉音没再提反对的话。
     那天傍晚,林砚正整理调研笔记,手机震动起来。
     一条陌生的消息弹出:
     “林哥,听说你们要搞沙漠玫瑰项目?我大学学的是农学,可以帮忙!”
     发信人是玛丽亚姆——伊犁来的志愿者,曾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与林砚有过一面之缘。
     第二天清晨,玛丽亚姆已经背着行囊出现在村委会门口。
     她个子不高,肤色微红,眼里闪着光。
     “林哥,我准备好了。”她说得干脆,“从今天开始,我是你的助理。”
     林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点点头:“欢迎加入。”
    &

第79章 沙漠花开,希望萌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