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1章 古村守望,薪火相传[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证处,做笔迹鉴定;第二,调取茶馆当日监控视频,确认我的行踪;第三,请李志刚同志协助,向县领导说明情况,防止误会扩大。”
     方宁立刻开始行动,一边打字一边低声道:“这背后一定有人指使,我们必须快、准、狠地反制,否则他们还会再来第二次。”
     林砚走出办公室,回到老茶馆已是傍晚。
     屋里坐满了人,有村民、有志愿者、有非遗传承人,还有几位来自县城文旅局的工作人员。
     看到林砚进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怎么样?”吐逊·阿布拉急切地问。
     林砚沉稳一笑:“证据已经送去鉴定了,监控也在调取中。对方这次是失算了。”
     人群中响起一阵掌声,但林砚没有放松警惕:“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他们会想办法再找突破口,但我们也要让他们知道,库勒其兰的故事,不是一张假合同就能改写的。”
     阿依夏轻声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住这里,还要让更多人知道它的价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砚看着她,眼神柔和了几分:“你说得对。接下来,我们要把‘村落讲解员培训班真正办起来,让大家都能讲出自己的故事,讲出这片土地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村西头的一户人家门前,帕提古丽·麦麦提和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手里拿着宣传单,低声讨论着什么。
     “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东巷。”帕提古丽坚定地说,“我要告诉所有人,不是只有签下合同才有出路。我们的手艺,才是真正的宝藏。”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
     窗外,星光洒落,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这片土地上的希望,正在悄然萌芽。
     与此同时,帕提古丽·麦麦提和几位妇女自发组织起“信息宣传队”,趁着傍晚人多的时机,挨家挨户地走动起来。
     她们带着林砚团队印制的《古村保护条例解读手册》,站在巷口、门口、灶台前,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政策带来的机会。
     “以前我们靠卖布过活,现在可以靠技艺赚钱。”帕提古丽坚定地说,“只要村子还在,我们的绣线就不会断。”
     她的话打动了不少人。
     那些曾因生活所迫想签拆迁合同的家庭,开始犹豫了;原本沉默观望的人,也纷纷询问起非遗工坊的招工安排。
     老茶馆外的长凳上,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听阿依夏讲解艾德莱斯绸的市场潜力,看吐逊大叔展示他新修的铜壶雕刻。
     而林砚在县里奔走的同时,也没停下手中的工作。
     光靠法律程序还不够,必须让更多人看到库勒其兰的价值。
     于是,在等待笔迹鉴定结果的日子里,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整理出一份详尽的《库勒其兰历史沿革图谱》——
     从清代遗留下来的壁画残片,到老人口述中的建村传说;从百年木构民居的测绘数据,到每一条小巷的名字由来……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记录,汇编成册。
     这份材料不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像是一部属于这片土地的“身份档案”。
     提交至自治区文保单位的那一刻,林砚心里第一次有了些许底气。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维权,而是一次文化的守护。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几天后,笔迹鉴定报告显示签名确系伪造,但县自然资源局却以“证据链不完整”为由暂缓处理。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上级回应时,一封来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邮件悄悄落在了林砚的手机上。
     “经初步审阅贵方提交的历史沿革材料,我厅对库勒其兰木构民居群产生浓厚兴趣。拟于下周派遣专家团前往实地考察。”
     这封简短的通知,如同一束晨曦穿透乌云。
    喜欢。
  

第101章 古村守望,薪火相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