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
青峰县城沐浴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
联合工作组的办公地点设在县委招待所三楼。
此时,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与初来时截然不同的氛围。
张定坤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厚厚一摞调查材料。
他手里夹着烟,眉头紧锁,但眉宇间那股凌厉的煞气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不易察觉的震动。
“三天。”
张定坤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环视着围坐在长桌边的组员们。
“工作组进驻青峰县三天,开了六场座谈会,随机走访了三个乡镇、八个村、超过五十户签约药农。”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报告:
“核查了扶贫资金台账,审计抽查项目未发现重大违规。”
“合作社签约名单真实有效,走访中绝大多数农户对政策落地表示满意,对前景抱有期待。”
“关于所谓‘强迫签约和‘收购不兑现,除了柳林村那个五保户杨老歪的个案,工作组未发现系统性证据。”
他将报告轻轻放下,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至于那个‘深扒哥……”
张定坤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据省厅网安部门最新协查通报,其人已失联。直播所用身份信息和关联账号均指向伪造,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旨在抹黑我省县域经济改革成果的恶意舆情攻击!”
会议室内一片沉寂。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结论的分量。
“所以。”
张定坤的目光变得异常凝重,最终落在了坐在长桌另一端的郑仪身上。
“郑仪同志。”
他站起身,语气庄重。
“我代表省委联合工作组,正式通报。”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青峰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青峰模式改革试点过程中,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成效显着!”
“网上传播的所谓‘造假骗局,查无实据,系恶意污蔑!”
“对于青峰县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一些具体困难和个别特殊困难群体帮扶不到位的问题,工作组将如实向省委报告,并提出建议,帮助你们改进工作!”
郑仪缓缓站起身。
脸上没有太多激动的神情,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凝重。
“感谢工作组的辛勤工作和公正结论!青峰县委县政府一定深刻反思不足,全力整改落实!”
散会后,县委招待所前。
张定坤站在车旁,手里夹着一根点燃的烟,烟雾在晨光中袅袅升起。
“郑书记。”
张定坤罕见地主动招呼,声音比来时柔和了许多。
郑仪快步走来,晨光给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
“张书记,您找我?”
张定坤深深吸了一口烟,目光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
“你知道我这次来之前,省里是什么情况吗?”
郑仪安静地站着,没有接话。
“舆情炸锅的那晚,省委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青峰模式39;问题严重,必须严查;另一派力保你郑仪,认为这是有人故意抹黑。”
张定坤吐出一口烟圈,眼神复杂。
“两派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是徐省长拍了桌子,说了一句话。”
他转向郑仪:
“他说:‘我相信郑仪这个同志,相信他经得起检验!39;“
郑仪眼神微动,但很快恢复平静。
“后来呢?”
他轻声问。
“后来就是你知道的,派了我和老刘来。”
张定坤掐灭烟头。
“但临行前,徐省长又单独找了我。”
“他怎么说?”
张定坤看着郑仪的眼睛:
“他说:‘老张,我要你查清的不只是问题,更要查清郑仪这个人。他到底是把39;青峰模式39;当作晋升的台阶,还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出路。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39;“
郑仪沉默良久,终于开口:
“张书记现在有答案了吗?”
张定坤忽然笑了,那张常年严肃的脸上,浮现出罕见的温和:
“答案不在我这儿,在柳林村那些冒雨按手印的乡亲们心里。”
他拍了拍郑仪的肩膀:
“年轻人,路还长。记住徐省长那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9;。做到了,老百姓会记得你;做不到,再大的名声也是虚的。”
刘建华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老张,车准备好了!”
张定坤点点头,最后看了郑仪一眼:
“回去吧,不用送了。青峰县这一摊子,够你忙的。”
车队缓缓驶离县委大院。
郑仪站在原地,晨风拂过他的发梢,远处的山峦笼罩在金色的光晕中。
高琳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
“书记,刚刚接到消息,市网信办已经对39;深扒哥39;及其背后团队启动调查,初步发现他们接受境外NGO(非政府)组织资助,涉嫌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信息。”
“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郑仪只是简单应了一声,目光依旧追随着远去的车队。
“还有,市委唐书记秘书来电话,说唐书记想请您明天去市里一趟,当面汇报这几天的情况。”
郑仪收回目光,嘴角微微上扬:
“看来,有人坐不住了。”
他转身向县委大楼走去,脚步沉稳有力:
“告诉唐书记,我明天准时到。另外,通知贺铮和林姝,下午三点,常委会议室,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监管和舆情应对。”
“是,书记。”
高琳快步跟上,又想起什么:
“对了,杨老歪那个侄子杨树根,刚才在县委门口等了好久,说要当面向您道歉。”
郑仪微微一怔,随即点头道:
“让他到我办公室吧。”
县委大楼,三楼。
杨树根被高琳引进来时,局促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一顶旧布帽,鞋底还沾着柳林村特有的红泥。
“郑、郑书记......”
他站在门口,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惶恐和愧疚,喉咙里像是堵了什么东西,声音干涩发紧。
郑仪从办公桌后起身,走到他面前:
“树根同志,坐。”
杨树根盯着光洁的地板,又低头看看自己沾满泥的胶鞋,愣是没敢动。
 
第230章 可他是个人,不是棋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