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第二天早上来得特别早,比扫地阿姨还早。办公室门刚开一条缝,他就钻了进去,直奔打印机——那台昨晚自己“觉醒”吐出旧订单的机器,今天安静得像个刚考完试的学生。
他把那本卷了边的《国际玻璃行业合作案例精讲》轻轻放在桌上,像放一块刚出炉的蛋糕。翻开第37页,正是“如何让对方觉得你不是来占便宜,而是来一起赚钱”的章节。旁边还夹着一张便签,是小张昨天写的:“中东那家回邮件了!说愿意参加说明会,但想先聊聊风险怎么分担。”
刘好仃笑了,笑得像夏天吃第一口冰西瓜。他拿起笔,在便签背面写:“风险共担?好办,咱厂有三十年没出过质量问题的底气,他们有本地渠道,咱俩合伙开个玻璃便利店,亏了算他们的,赚了平分。”
阿芳进门时看见的就是这一幕:刘师傅对着一张便签点头,嘴里念叨“便利店”,眼神却亮得能当手电筒用。
“不是真要开店吧?”她试探着问。
“比开店靠谱。”刘好仃把书推给她,“你看这段,德国人和马来西亚人合作头三年每年审计两次,账本公开,连员工加班费都列明细。咱也这么干,透明到能当镜子使。”
老李随后进来,手里拎着两杯豆浆,没说话先点头:“中东那边怕咱们技术藏着掖着,我昨晚查了他们官网,人家连环保认证都贴首页上了,诚意够足。”
小张最后一个冲进来,头发还湿着:“我刚改完英文版合作方案!新增一页‘万一合作黄了怎么办,写了三条退出机制,保证谁都不吃亏。”
四个人围在白板前,把中东企业的名字圈得比太阳还圆。刘好仃用红笔写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技术互信”十二个字,忽然觉得这不像谈生意,倒像相亲成功后商量婚礼预算。
线上说明会那天,会议室空调开得很足,但刘好仃额头上还是冒了汗。对方代表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慢条斯理,提问却快如闪电:“如果政策突变导致项目暂停,贵方会撤资吗?”
小张刚要开口,刘好仃摆摆手,点开PPT最后一页——那是他们连夜做的预案图,标题叫《Plan B不是备胎,是双保险》。他指着上面一条条写着:“我们不撤,反而加投,因为信任比利润重要。你们熟悉本地,我们擅长应对变数,这才是长期伙伴。”
对方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你们中国人,越来越会说话了。”
协议起草阶段果然卡在技术共享程度上。对方希望拿到全部参数,刘好仃只同意开放非核心数据。谈判桌上,空气一度安静得能听见空调滤网在震动。
“这样吧,”刘好仃拿出谈判日志本子,翻到一页画满思维导图的纸,“我们设个‘技术体验区,你们先试用三个月,觉得值再谈深度合作。就像谈恋爱,先牵手,再拥抱,最后才考虑结婚证嘛。”
对方代表噗嗤一声,差点把咖啡喷在屏幕上。
签字那天,阿芳提议搞个小仪式。她说:“咱
第548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