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04集:趋势洞察准确提升[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会议室的窗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白板上,照得“趋势判断模型”几个字闪闪发亮。小李的咖啡杯已经见底,阿芳正用红色记号笔在纸上圈出几个关键词,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握着一支半旧的马克笔,像在等什么信号。
     “趋势判断,听起来挺玄的。”小李揉了揉眼睛,“我们不是已经在看数据了吗?”
     “看数据是第一步,判断趋势是第二步。”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就像玻璃的透光率,你得先测,再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标准。”
     阿芳点点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看到的信号太散了,就像阳光穿过棱镜,颜色都分开了,但不知道哪一道是主线。”
     “那我们就得先统一标准。”刘好仃说,“比如,环保认证到底是不是一个趋势,还是只是个别客户的偏好?”
     “那自然融合设计呢?”小李问。
     “同样。”刘好仃用笔点了点白板,“我们得建立一套标准,让主观判断有据可依。”
     “听起来像是要建个评分系统。”阿芳拿起笔记本,“我们可以从频率、相关性、外部数据匹配度这几个维度入手。”
     “频率就是它出现的次数,相关性是指它和客户满意度的关系,外部数据匹配度就是看有没有第三方数据支持。”小李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敲字,“听起来像是给趋势打分。”
     “没错。”刘好仃点头,“趋势不是风,它得有根,得能站得住。”
     阿芳翻着笔记本:“其实有些客户反馈,我们根本没归类进去,比如‘产品故事和‘品牌价值观。”
     “这些软性因素也不能忽视。”刘好仃说,“趋势有时候不只是数据,它也可能是情绪。”
     小李抬头:“那我们是不是该加个维度?比如‘情感共鸣度?”
     “可以。”刘好仃笑了笑,“但得先从硬数据开始,不然容易跑偏。”
     阿芳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趋势强度、趋势持续性、客户相关性、外部数据匹配……”
     “还差一个。”小李插话,“趋势信号强度。”
     “对。”刘好仃接过她手中的笔,在白板上写下了“趋势信号强度”几个字,然后在“自然融合设计”旁边画了个红圈,“这个我们得重点关注。”
     “那我们怎么给它打分?”阿芳问。
     “频率高、相关性强、外部数据匹配度高,那就得分高。”小李一边说一边打开数据表,“比如环保认证,南美那边客户满意度曲线和它几乎是同步的。”
     “那自然融合设计呢?”阿芳翻着东南亚的访谈记录,“它出现的频率没那么高,但客户反馈里提到‘柔和‘自然这些词的满意度也不低。”
    &nb

第604集:趋势洞察准确提升[1/2页]